劳动者的眼健康是我们职业健康保护的重点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视”关每一个劳动者的职业性眼病。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周期。
一、什么是职业性眼病
广义的职业性眼病包括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接触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所导致的眼损伤,如机械性眼外伤(包括角膜结膜异物、眼挫伤和眼球穿孔伤等)、化学物中毒性眼损伤、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性眼损伤、电击性眼损伤、眼烧伤,以及视频终端作业所致眼健康损害等。
狭义的职业性眼病严格限定于法定职业病范围,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和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今天我们来重点关注一下以上几种“视”关劳动者的职业病。
二、法定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灼伤
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直接接触酸性、碱性等化学气体、液体或固体(如硫酸、硝酸、盐酸、氨、烧碱、甲醛、酚类、硫化氢等)导致眼部组织的腐蚀性损害。由于眼角膜和结膜组织对化学物质的耐受力较差,以致某些对皮肤无害的化学物质也会引起角膜和结膜受损。在各种外伤中眼化学灼伤占10%左右。轻者可能仅有刺激症状,如眼红、眼痛、灼热感或异物感、流泪、眼睑痉挛等。严重者病程长,修复期延长或者视力视觉恢复不理想甚至失明。
容易导致化学性眼灼伤的行业: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制造业,农药制造业,医药工业,石油加工业,涂料、油漆、颜料制造业,纺织印染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等。
(2)电光性眼炎
紫外线所致眼损伤是电光性眼炎或称紫外线辐射性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可发生于有电焊操作的各种工厂及产生紫外线辐射的各种生产场景。紫外线的波长在290nm时,其98%可被角膜吸收。紫外线作用于上皮细胞的水分子,使其解离产生大量自由基,改变细胞膜等膜结构的通透性,导致角膜上皮细胞脱落。早期会有眼干、眼胀、异物感及灼热感等,进而发展加重出现剧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上下眼睑及相邻面部皮肤潮红,结膜充血或伴有球结膜水肿。一般发病或医疗处置后24~48小时可进入恢复期,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明显减轻或消退,角膜上皮基本恢复。重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需2~7天(平均为4天)。
容易导致电光性眼炎的行业:机械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等。金属表面处理使用高温热源,如电焊、气焊、氧气焰切割等可导致眼部冲击伤,不当使用或修理紫外线灯,均会导致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
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的主要化学因素为三硝基甲苯(TNT)、萘、铊、和二硝基苯酚;物理因素主要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接触TNT一般3~5年后发病,但也有接触TNT不满一年发生TNT白内障,发病率与作业工龄密切相关。TNT、萘、铊、和二硝基苯酚以及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均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晶状体的混浊,引发白内障。
容易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行业:炸药制造业、金属采矿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环境会接触三硝基甲苯(TNT)、萘、二硝基酚等。在医疗卫生、核工业、工业企业探伤等生产场所,使用放射性物质或设备产生的X线、γ射线、高能β射线及中子等电离辐射会引起辐射性白内障。
(4)激光所致眼损伤
激光对眼部的损伤主要基于热效应、冲击波效应和电磁波效应,常是几种效应同时起作用,只是几种效应的比重不同。其对眼可造成显形和隐性损伤,显形损伤大都由于意外事故引起,隐性损伤主要由于工作中缺乏防护措施或不遵守操作规程使眼部反复受到激光照射所造成。主要表现为角膜、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损伤。
容易导致激光所致眼损伤的行业:工业生产中激光被广泛用于打孔、焊接、切割和热处理,农业则广泛用于蔬菜、水果等的照射以提高产量。
三、职业性眼病如何预防
(1)改进工艺,从源头控制危害
不用或少用化学品,或替代成安全系数高的化学品等;在有危害隐患的设备上安装可行有效的防护罩等防护设施,如密封操作的数控机床等。
(2)减少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
大部分职业性眼病的发生发展与接触时间密切相关,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有害因素的接触时间,降低职业性眼病发生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规范操作
化学性眼外伤中,很多情况是劳动者作业时粗心大意,缺乏安全监督造成。企业不仅要加强安全防护教育更要将安全监督责任制度落实到位。
(4)佩戴防护用品
根据防护功能,眼部、面部防护用品大致可分为安全防护眼镜、激光护目镜、微波护目镜、防尘眼罩、防化学品眼罩、焊接用眼面护具、防高温面屏、防冲击面屏、防化学品面屏、防红外线面屏以及呼吸器全面罩等。劳动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脸型,头型等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并正确佩戴才能起到切实有效的防护作用。
(5)对防护设备或防护管路要进行改进并定期维修,防止化学物质泄漏。
(6)有化学品喷溅、滴漏或粉尘操作的岗位,应配备洗眼器、洗眼装置或有流动水源,以备应急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