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大暑节气常在“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此时,酷热盛行,自然界湿气也依然较重。暑气与湿气夹杂,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
再加上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汗孔开张,最容易受到寒气的侵扰。
因此,大暑期间养生需注重防暑、防湿、防寒!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们更容易“上火”,出现咽痛、烦躁、失眠等不适。
苦入心经,能泄、能降,苦味食物更是“心火”的天敌。
夏季可食用苦瓜,清暑热、开胃口,改善夏季食欲不振的问题;咽喉肿痛、口腔溃疡时,用金银花来“灭火”也是一个好办法。
此外,如出现舌尖发红、口舌生疮、烦躁失眠、大便干燥等心火旺盛症状,可用莲子心泡水,缓解不适。
此处的“水”并非我们日常的饮用水,而是指人体津液。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气,夏季汗出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而低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夏季易高发的疾病,都和气阴两虚有关系。
想要补充津液,注意补水是一方面,另外还应适当多吃绿豆、乌梅、西红柿、黄瓜、丝瓜、冬瓜、鲜藕、莲子、西瓜、凤梨等具有祛暑清热、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晚睡早起是顺应夏季自然节律的养生方法。不过,适当晚睡没错,但不应迟于23时。而提倡早起,也只是比平时早半小时即可。每天中午大家最好能睡上半小时至1小时的午觉,以缓解浮躁烦闷的情绪,使阴阳调和,精力恢复。
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口中黏腻、头昏脑胀、肢体困重等症状,有些人会出现咳嗽痰黏、鼻流浊涕等不适,甚至旧病复发。
适当出汗有助驱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年轻人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都是适合的运动。睡前用热水泡脚,也能加速湿气排出,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盛夏解暑是必需的,但无节制吃冰棍、喝冷饮、长时间对着空调吹、运动后立即冲凉,长期如此,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精神萎靡、身体畏寒、四肢冰冷、腹泻胃疼、引发肠道疾病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体内,给秋冬季留下病根。
大暑前后湿气重,脾胃运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一味进补,只会起到反效果。 因此,大暑节气的食谱更应重视膳食均衡、清淡多样易消化。盛夏之际,对脾虚湿盛者,应先注重健脾除湿、清洁肠胃。
甘味入脾,此时可适当多吃些甘酸益脾、化湿和胃的食物,如用山药、薏米、菠萝、白扁豆等食材熬粥,可起到很好的醒脾化湿、助益消化功用。
夏主火,内应于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乱则影响全身气机。 暑伏时节阳盛酷热,人的情志因之外泄而“心火妄动”,容易烦躁不安、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称为“情绪中暑”。 这样的情绪障碍很可怕,往往使人产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血压升高等险情。
大暑节气,大家要格外注意调整情绪,不生闷气、不急不躁,才能度过一个舒畅、安宁又平顺的盛夏。
1.冬瓜排骨汤
冬瓜是大暑节气的应时蔬菜,它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能清热利尿,消肿降压,还能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湿邪。
排骨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质的食材,能补气养血,强壮骨骼,增强抵抗力。冬瓜排骨汤是一道清淡而滋补的汤品,能够滋阴润燥,清热解暑,适合大暑时节饮用。
2.酸辣黄瓜
黄瓜是夏季的常见蔬菜,它含有95%以上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美容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酸辣黄瓜是一道开胃下饭的凉菜,能清热解暑,消食化滞,促进食欲。
3.酱爆鸡丁
鸡肉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的肉类,能补气养血,增强体力,还含有胆碱,能改善脑功能,提高记忆力。酱爆鸡丁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能补充人体的营养,增加食欲,还能去除暑湿,提神醒脑。
4.凉拌木耳
木耳是一种富含植物胶质的食物,能清理血管壁上的垃圾,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癌。凉拌木耳是一道清爽利咽的凉菜,能清热凉血,润肺止咳,还能利水消肿,美容养颜。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江岸区疾控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