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出生48-72小时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检测。主要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以早期发现部分新生儿的听力异常。
新生儿听力损伤高危因素有哪些?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8)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钟)
(9)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0)体外膜给氧
(11)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
(12)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酒精
(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听力筛查的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耳声发射(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由听骨链和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耳蜗不仅能被动地感受声音信号,而且还具有主动产生音频能量的功能,故OAE反映的是耳蜗功能状态。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是采用短声刺激后,引起听神经和脑干各级神经核的电反应,能反映耳蜗至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其结果主要受蜗后病变影响。
听力筛查的流程
1.初步筛查过程(初筛)
在婴儿出生48-72小时内进行听力筛查,对没有通过的婴儿,可以在出院再复查一次。
2.第2次筛查过程(复筛)
对初筛未通过的婴儿,42天到医院复查。
3.诊断(3个月内)
对复筛仍未通过的婴儿,在3个月内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包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及其相关检查,给予确认。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1.初筛未通过者,按时到指定地点复筛;
2.复筛未通过者,按时转诊到指定机构进行听力诊断;
3.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
如果宝宝通过了第一次听力测试,为什么还需要更多筛查?
即使宝宝没有听力变化的迹象,美国儿科学会(AAP)也建议他们在4、5、6、8和10岁时再次进行筛查,建议在11-14、15-17和18-21岁之间的某个时间或任何有顾虑的时候,进行补充筛查。对于听力损失风险较高的儿童,建议进行更频繁的后续筛查。听力损失有时是渐进的,一开始很难注意到。常规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变化,越早发现婴儿的听力变化,干预措施就越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蔡甸区妇幼保健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