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它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节点。
古语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武汉市东湖医院中医科的陈红主任提醒您:立秋正是从“长”到“收”的转折点,顺应自然规律调理身体,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立秋后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但“秋老虎”带来的高温高湿环境,容易使人体阴阳失衡,出现口干舌燥、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不适。科学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饮食养生:三宜三忌,润燥有方
(一)饮食三忌:
1.忌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姜等辛味食物易助燥伤阴,加重秋燥症状。
2.忌生冷瓜果。西瓜、甜瓜等寒凉瓜类易损伤脾胃阳气,“秋瓜坏肚”的老话不可不听。
3.忌肥甘厚味。传统“贴秋膘”习俗已不适用于营养过剩的现代人,盲目进补反伤脾胃。
(二)饮食三宜:
1.宜酸味食物。葡萄、石榴、山楂等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符合中医“少辛多酸”的立秋饮食原则。
2.宜滋阴润燥。银耳、百合、梨、蜂蜜等食物能润肺生津,对抗秋燥。推荐“朝盐水,晚蜜汤”的养生法:白天喝淡盐水,晚上饮蜂蜜水。
3.宜健脾利湿。冬瓜薏米汤、绿豆汤等汤品可清暑化湿;山药、莲子、芡实等食材能健脾养胃。
二、起居运动:收放有度,平衡阴阳
1.早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顺应阳气收敛与舒展。
2.适度“秋冻”。不要过早添厚衣,适当感受凉意可增强耐寒力,但要保护好腹部、肩颈等关键部位。
3.温和运动。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运动时间宜选清晨或傍晚。
4.泡脚养生。睡前热水泡脚(可加艾叶或生姜),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湿。
三、情志调养:宁心安神防“悲秋”
秋应于肺,在志为忧。秋季容易产生忧郁情绪。
1.多进行户外活动,登高望远,开阔心境。
2.培养书画、音乐等雅致爱好,怡情养性。
3.按摩合谷穴(手背虎口处)和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横指),安神解郁。
四、立秋养生特别提示
1.空调使用要适度。避免冷风直吹,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防止“空调病”
2.“先清后补”新理念。现代人夏季多食生冷肥甘,立秋应先清湿热,再温和进补。
3.防燥有妙招。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皮肤干燥者可用麦冬、玉竹煮水代茶饮。
秋已至,暑未消。掌握这些中医养生要诀,助您从容应对“秋老虎”,以饱满状态迎接金秋的到来。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东湖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