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持续高温,蚊虫活动频繁,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简称“两热”)进入高发期。这两种疾病均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麻蚊子”)传播,做好科学消杀防控是关键。以下这份实用指南,教你从药物选择到操作规范,全方位筑牢防蚊屏障!
一、选对药物:针对性灭杀蚊虫
Part.1
灭蚊幼:聚焦积水环境
适用场景: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树洞、水缸、下水道等)。
推荐药物: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i)、吡丙醚、吡虫啉、双硫磷缓释剂。
使用要点:严格按说明书剂量投放,确保长效抑制蚊幼虫生长。
Part.2
灭成蚊:根据场景选剂型
拟除虫菊酯类制剂: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是常用成分,需根据消杀方式选择剂型:
超低容量喷雾:乳油、水乳剂(适合快速灭杀成蚊);
滞留喷洒:可湿性粉剂、悬乳剂(适用于墙面、角落等蚊虫栖息地);
热烟雾:热烟雾剂、乳油(适合茂密植物、下水道、地下室等密闭空间)。
二、精准配比:浓度“不高不低”才有效
严格按产品说明书配比,浓度过高可能污染环境,过低则无法达到杀灭效果。
三、选对工具:喷头决定消杀效率
不同喷雾机喷头对应不同场景,雾粒大小直接影响效果:
1、超低容量喷雾:雾粒25-30μm,适用于快速灭杀成蚊;
2、滞留喷洒:雾粒>200μm,用于墙面、家具表面长效滞留;
3、绿篱喷洒:雾粒100-200μm,针对绿化带等蚊虫聚集区。
四、科学作业:协同行动+重点攻坚
1.网格化统一灭杀
不同区域、机构需协同行动,同时开展灭蚊,避免蚊虫“逃匿”。
重点区域:病家、楼栋及周边小区,按“核心区边缘向中心推进”原则作业。
2.内外结合全覆盖
外环境:以超低容量喷雾快速灭杀成蚊,配合滞留喷洒处理栖息地。
户内:使用电热蚊香、气雾罐,安装纱窗、蚊帐,与外环境同步防蚊。
五、抓住时机:在蚊虫“活跃高峰”出击
伊蚊活跃时段为每日上午7-9时、下午5-7时,此时消杀能最大限度减少蚊虫数量。
六、规范操作:安全与效果并重
1.药物选择:优先环保、低残留产品,符合国家使用标准。
2.人员防护:佩戴口罩、手套,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食物水源。
3.动态监测:定期检查蚊虫密度,及时调整消杀方案,防止蚊虫产生抗药性。
温馨提
“两热”防控无小事,除了专业消杀,日常清理家中积水、做好个人防护也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行动,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守护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