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基孔肯雅热防治攻略(下)——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篇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近期东南亚地区基孔肯雅热病例激增,我国输入性风险升高,特殊人群感染后风险更高。本期我们来详细说说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儿童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的风险以及用药相关注意事项。

花蚊子带来的“一场风暴”

 

传播元凶: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埃及伊蚊。

典型症状:发热(中低热为主,儿童病例高热多见)、剧烈关节痛(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皮疹(发病后2~5天)、肌肉痛等。

特殊人群风险:

● 孕妇:可能引发早产、流产,少数情况下病毒可母婴传播。

● 新生儿:出生后3~7天易出现重症(脑炎、心肌炎)。

● 儿童:高热惊厥风险高于成人,皮疹更常见。

※ 重要提示: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就医前勿自行用退烧药。

 

治疗原则:休息+对症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首先要休息,避免活动加重关节负担。核心目标是缓解症状。

1. 退烧止痛

物理降温为主,出现高热和剧烈关节疼痛时,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2. 皮疹处理

炉甘石洗剂外涂,瘙痒严重可短期用氯雷他定。

3. 防脱水

口服补液盐。

4. 绝对禁忌

✘ 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加重关节损伤。

✘ 激素类药物——可能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指南

 

01 孕妇:关注胎儿安全

孕早期非必要避免使用任何药物,孕中晚期首选单一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每日≤2g)。避免使用含金刚烷胺、伪麻黄碱、咖啡因等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02 哺乳期妈妈:母乳喂养不停,但需科学用药

① 哺乳安全

暂无病毒通过乳汁传播的报道。

服药后建议间隔2小时哺乳。

② 用药选择

退烧止痛:对乙酰氨基酚(进入乳汁量少,排泄快)。

抗过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优于氯苯那敏)。

 

03 儿童:剂量是关键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龄以上的儿童,剂量10~15mg/kg,间隔4-6小时,每天不超过4次。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有引发瑞氏综合征的风险,避免使用。

 

药师提醒

1.先确诊,再用药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类似,需核酸检测鉴别。

▷ 就医时主动说明旅行史、蚊虫叮咬史。

2. 蚕豆病(G6PD缺乏症)患儿注意

▷ 对乙酰氨基酚可增加蚕豆病患儿发生溶血的风险,使用时需谨慎。

3. 慢性关节痛处理

▷ 孕妇/儿童可物理治疗(冷敷、关节保护)。

 

来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