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癌症治疗副反应,中医调理有优势
发布时间:2025-07-03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

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谈癌色变不仅因为癌症的高死亡率,也在于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下降。

不同肿瘤、不同疾病阶段所用的治疗手段也不一样,但是中医药治疗均应贯穿始终,对于化疗中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等副反应以及癌性疼痛等,中医有何妙招?

中医药治癌病重视“扶正”

中医如何认识肿瘤

中医肿瘤学认为,癌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最根本为本虚标实。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暴饮暴食、过食生冷、烫食以及长期忧思恼怒;环境污染、久病伤正、年老体衰等,这些致病因素都容易导致人体正气不足、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外来邪气趁虚而入,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这些病理因素在体内交结不散而形成肿瘤。

中医治疗重视“扶正”

肿瘤各个阶段都可以结合中医治疗,但应把握越早越好的原则。中医药治疗癌病,比较重视“扶正”,不仅注意不同肿瘤的自身特点,更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治疗肿瘤疾病要从整体入手。在手术治疗、放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中医外治等中医治疗,因人因病进行个体化综合诊治,发挥中医药优势。

中医缓解化疗副反应有优势

针对化疗副反应中医缓解有哪些优势

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有化疗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口腔黏膜炎等等。

针对这些化疗副反应,中医诊治首先要正确的评估,选择合适的中医技术和应用的时机。其次要个体化用药,这就体现了中医辨证用药的精髓。在临床上,中医注重“评-扶-控-护-生”五字方针,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手段。

就是对不良反应进行整合评估,目的是明确中医治疗的适应证和分型。拿胃肠道反应来举例就是通常情况下中药内服适合轻度胃肠道反应,不适于重度胃肠道反应,中医外治适合所有级别胃肠道反应;是针对不良反应进行控症治疗;是以中医治则进行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是指中医调护,以预防不良反应为主要目的,如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则是治疗目标,即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最终疗效是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针对临床上常见副反应中医如何治疗

化疗相关的胃肠道反应临床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化疗胃肠道反应从中医角度看,主要病机为药毒导致脾胃运化失司,大肠传化功能失常或化疗药导致正气亏虚,损伤脾肾之阳,引起脾胃失和,水谷不化。中医的治疗分为中医内治和中医外治,内治一般选择中药汤剂,外治常选择穴位注射、针刺以及艾灸。针对恶心、呕吐的病人,临床上常选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四君子汤加减等;针对腹泻的病人,可选用的中药汤剂有藿香正气散、理中汤、四神丸加减等;可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以及针刺和艾灸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临床上效果立竿见影。

化疗相关的骨髓抑制常表现为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包括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中医的治疗目标一是保护骨髓功能,减轻或消除骨髓抑制,二是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中药拟方益气养血、健脾益肾为法,常选用归脾汤、十全大补汤、左归丸、右归丸加减;中医外治法如灸法、针刺常适合控瘤治疗结束后表现的慢性的持续性的骨髓抑制,常选用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位,升白效果明显,并且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帮助提高治疗完成率,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治疗目标。

中医药如何缓解癌性疼痛

我们知道很多病人都被癌性疼痛折磨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许多癌症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除了镇痛药物,中医在这方面有哪些有效治疗措施可供患者选择呢?

癌性疼痛本身是指由癌症本身或控瘤治疗中引起的相关疼痛,当前西医常规止痛方案主要以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镇痛治疗指南为主,但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所有肿瘤患者疼痛,中医药治疗癌痛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是癌痛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药治疗癌痛可全程参与,通过中医内治及外治法达到止痛的作用,单独应用中医药或在三阶梯镇痛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或中成药治疗。中医认为瘤毒阻络是癌痛发病的基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癌痛的基本病机。我们常辨证应用,中药汤剂虚证常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实证常选择血府逐瘀汤加减。并且中医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其不良反应。

针对肿瘤患者在吃了镇痛药物出现便秘的情况,在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后出现的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瘙痒等情况,中医也会辨证论治,通过内服中药、使用中药外洗方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后出现了心理问题怎么办

在临床上,我们通常称之为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很多早期肿瘤患者已经把原发病灶切除干净,却仍每天担心肿瘤转移复发,长此已久,形成抑郁状态,轻者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兴趣减退;重者食欲、睡眠、记忆力等整体机能都会受损,更有甚者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关注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临床上此类患者多归结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痰气郁结等,我们以疏肝解郁为基础进行治疗。常用的外治法有毫针、艾灸及电针等,常选用合谷、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等穴位;此外,耳穴压丸法也是我们临床常用的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癌症的疗效也越来越好,癌症不等于是绝症。治疗癌症,除了规范的治疗,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在临床中,往往是患者乐观面对,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生命。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中医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