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打鼾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别把打鼾不当病
发布时间:2025-07-03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

睡觉打鼾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甚至很多人还认为打鼾是睡得好的表现。但其实,鼾声中可能潜藏着致病的危险因素,如果睡觉打鼾出现憋气,影响睡眠质量,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了。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俗称鼾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该病一般可分为阻塞性、中枢性、混合性三种类型,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鼾症好发人群

1、肥胖或超重者:

肥胖会导致过多的软组织堆积在颈部。同时脂肪容易堆积在上气道中软组织内,加重气道的狭窄。

2、长期大量饮酒和(或)吸烟者:

大量饮酒或吸烟会加重气道堵塞、咽部充血狭窄,导致呼吸不通畅。

3、上气道解剖异常者:

任何可使上呼吸道的解剖结构狭窄的疾病,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增生、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窦炎、鼻肿瘤、悬雍垂及舌体肥大、下颌畸形、变小,慢性咽炎等都可引起气道阻塞。

4、有此病家族史者:

本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如儿童腺样体过度增生、咽扁桃体肥大等因素具备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患者时,患病风险可提高。

5、孕妇:

怀孕期间若出现鼻腔的堵塞会使孕妇通气受阻产生打鼾。同时,体重的增加和机体液体的潴留也是引起打鼾重要的原因。因此,孕期鼾声频繁且不规则尤应重点关注。

鼾症典型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低氧、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并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疾病,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猝死。

1、睡眠打鼾、呼吸暂停:

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鼾声可逐渐增加,同时鼾声呈间歇性,出现反复的呼吸节律紊乱和呼吸暂停的现象,严重者可有夜间憋醒现象。多数患者该症状在仰卧位时加重,睡眠时多动不安,睡眠行为异常,如磨牙、惊恐、幻听等。

2、白天嗜睡:

轻者表现为轻度困倦、乏力,对工作、生活无明显的影响,重者可有不可抑制的嗜睡,在驾驶甚至谈话过程中岀现入睡现象。患者入睡很快,睡眠时间延长,但睡后精神体力无明显恢复。

3、记忆力减退:

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同时还会伴发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4、晨起口干舌燥:

早期出现,主要与夜间张口呼吸相关,还可有咽喉异物感、晨起后头疼、血压升高。

5、夜尿次数增加:

加重后甚至遗尿。

6、其他症状:

Δ 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

Δ烦躁、易怒或抑郁等性格改变,一般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Δ儿童患者还可出现颌面发育畸形、生长发育迟缓、胸廓发育畸形、学习成绩下降等表现。

鼾症的诊断与治疗

专家提醒,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千万不要小病拖成大病。

01 诊断标准

除病史、体格检查外,多导睡眠(PSG)监测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可全面了解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呼吸、心脏和血氧情况,明确是否符合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

02 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纠正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或使之加重的基础疾病;

2、一般性治疗:包括减重、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停用镇静催眠药物、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白天避免过度劳累等;

3、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以经口鼻CPAP最为常用。

4、口腔矫治器:适用于单纯鼾症及轻中度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5、外科手术治疗:如扁桃体肥大人群,可行扁桃体摘除术。

03 鼾症的中医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称该病为鼾症,中医认为,该病多由于本虚,加之痰、瘀等邪实内生,阻塞气道,肺气失宣所致,治疗应从益气活血,祛痰化湿、宣肺等着手。

系统的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耳穴埋豆等,可以从疾病源头解决问题,使患者体质得到明显改善,免疫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缓解患者病情,防止疾病复发。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中医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