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频繁反酸、烧心?这样的“造反”胃您也有?中西药结合防治妙招在此
发布时间:2025-04-09 来源: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现代生活中,聚餐、应酬、情绪化进食等场景让暴饮暴食变得常见,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消化系统的负担,你是否经常感到胸口灼热、反酸,甚至夜间难以平躺?这些症状可能是胃食管反流(GERD)在“作祟”。

一、什么是胃食道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

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不典型症状包括胸痛、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还可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包括咽喉不适、咳嗽、哮喘等。

二、胃食道反流的基础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是GRED的基础治疗手段,GRED患者的其他治疗需建立在基础治疗之上。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

1.减轻体重、合理运动:尽量将BMI控制在<25 kg/㎡。

2.改变睡眠习惯:抬高床头约30°,睡前2~3 h不再进食。

3.戒烟、戒酒。

4.避免食用诱发反流症状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巧克力等。

5.减少引起腹压增高因素:肥胖、便秘、避免穿紧身衣、长时间弯腰劳作等。

三、胃食管反流的西药防治

1.抑制胃酸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伏诺拉生。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PPI和P-CAB均为GERD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的首选药。对于初始治疗者,PPI的疗程为8周,单剂量PPI无效者可改用双倍剂量,P-CAB的疗程≥4周;若一种抑酸药物无效可尝试更换另一种抑酸药物。

2.中和胃酸

❖抗酸剂: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海藻酸盐等。

抗酸剂可直接快速中和胃酸,升高胃内pH值。短期使用抗酸剂有助于快速缓解反流、烧心症状。

3.促进胃肠动力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促胃肠动力药可以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刺激食管蠕动及增强食管收缩幅度、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不推荐单独用于GERD的治疗,多与抑酸药联合使用。

四、胃食管反流的中药防治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抑郁、思虑太过;嗜食肥甘厚腻及饮料、烟酒无度;素罹胆病、胆热犯胃以及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为GERD的主要病因。

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是GERD的发病基础;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GERD的中医药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轻度GERD,可单纯用中医药治疗,以辨证口服汤剂或中成药为主;对于诊断为重度反流性食管炎(RE)及难治性RE患者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见辨证论治

01 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泄热,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

北柴胡6~9g、陈皮9~12g、川芎9~12g、香附9~12g、枳壳9~12g、白芍9~15g、黄连3~6g、吴茱萸1.5~3g、甘草3~6g等。

中成药:达立通颗粒、快胃片。

02 胆火上逆证

治法:清化胆热,降气和胃。

方药: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

北柴胡6~9g、党参 9~15g、黄芩9~12g、法半夏6~9g、竹茹6~9g、枳实 9~12g、陈皮9~12g、茯苓15~30g、生姜6~9g、大枣6~9g、甘草3~6g等。

中成药:胆胃康胶囊。

03 气郁痰阻证

治法: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法半夏6~9g、厚朴9~12g、茯苓15~30g、紫苏叶6~9g、生姜6~9g等。

中成药:越鞠丸。

04 胸阳不振证

治法:通阳宣痹,降气化痰。

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瓜蒌15~30g、薤白6~9g、枳实9~12g、厚朴6~12g、桂枝3~9g、法半夏6~9g、黄连3~6g等。

中成药:无。

05 中虚气逆证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旋覆花9~12g(包煎)、赭石15~30g(先煎)、党参12~15g、法半夏6~9g、生姜6~12g、大枣6~9g、甘草3~6g、陈皮6~12g、白术9~15g、茯苓12~18g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甘海胃康胶囊。

06 脾虚湿热证

治法:清化湿热,健脾和胃。

方药:黄连汤加减。

黄连3~6g、干姜3~6g、桂枝6~9g、党参9~12g、法半夏6~9g、甘草6~9g、大枣9~12g等。

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香砂平胃颗粒。

07 胃阴不足证

治法:滋养胃阴,和胃降逆。

方药:益胃汤加减。

生地黄12~15g、麦冬9~15g、沙参12~15g、玉竹9~15g、砂仁3~6g (后下) 等。

中成药:阴虚胃痛胶囊、养胃舒胶囊。

中医药结合防治胃食管反流,西药快速缓解症状,中药调理体质、改善根源,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定期体检。

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避免盲目用药掩盖病情。最后,希望大家和小编一样尽快摆脱胃食管反流的困扰。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