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不用一粒药,肝功能异常就恢复啦?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

消化内科门诊常有因肝功能异常就诊的患者。最近,医生接诊了这样一位不用一粒药、肝功能就恢复了的特殊患者。

小张拿到单位体检报告时就蒙圈了,结果显示他的肝功能转氨酶对比正常参考值升高了4倍多。

通常,大家提到“转氨酶升高”多和肝脏疾病有着密切联系。作为一名运动锻炼爱好者,小张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健康有节,没有不良嗜好,身体健康无恙,自觉近期也无特殊不适症状,平白无故肝脏会出问题?

带着疑问,小张来到了医院消化内科门诊。

接诊的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既往史、体格检查后,发现小张体检报告中血肝功能中谷草转氨酶(AST)明显高于谷丙转氨酶(ALT)。近期,小张曾健康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胆胰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药物相关等常见可能原因后,李菊医生通过进一步询问发现,小张是一名跑酷爱好者,近期正在参加集训,体检前3天还因为高强度运动出现肌肉酸痛。经加测血清肌酶谱后,真相大白——小张的转氨酶AST显著增高正是因为大量运动所引起。这类运动过量所致肝功能转氨酶异常通常表现为AST单独升高,或跟ALT不一致的明显升高。

2025年4月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研究中心黄燕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 Metabolism(IF=27.7)上在线发表题为“Muscle-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duce liver fibrosis during overtraining”的研究论文。

研究提示,过度运动会致使肌肉中的乳酸大量堆积,随着肌肉乳酸的积累,肌肉细胞会分泌一种包含F-box蛋白2(FBXO2)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这些被形象地称为“乳酸小体”。这些乳酸小体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诱导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DNA释放,激活肝星状细胞(HSC),最终引发转氨酶的升高,严重者可导致肝纤维化。它还可能干扰肝脏对脂质的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加重肝脏负担,进一步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

经医生解释,小张焦虑不安的情绪顿时释然。

未用一粒药,停止健身近2周后复查,小张血清转氨酶和肌酶谱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小张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

 

保护肝脏 科学运动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锻炼应遵循“细水长流”的原则,根据自身体能合理安排运动天数、时间和运动量。避免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

 

合理饮食,优先护肝

日常饮食中,少喝高糖饮料,少吃高脂高热量饮食,减少肝脏负担。多吃有益肝脏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帮助肝脏排毒修复。

 

充足睡眠,戒烟限酒

肝脏在夜间进行排毒和修复,因此早睡早起是护肝的关键。每天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让肝脏得到充分休息。

进入人体的酒精,主要依靠肝脏处理,其中多种代谢产物均会产生毒性反应直接损伤肝脏,引起肝细胞炎症、脂肪堆积。轻则损伤肝细胞出现转氨酶异常,重则发生不可逆损伤,经过一系列演变成为酒精性肝硬化,甚或发展成肝癌。

 

关注身体信号,保持心情愉悦

如果运动后感到极度疲惫或肝区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充分休息调整。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不可忽视。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定期体检,合理用药

尤其是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如病情需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江岸区疾控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