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罕见!阑尾也会长肿瘤,不少人以为是阑尾炎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武汉市第六医院

在传统认知里,阑尾一直没多大存在感,是个“小透明”器官。但是,阑尾也会长肿瘤,让人痛不欲生!

近日,一位河南信阳89岁高龄,患阑尾粘液肿瘤穿孔、腹腔脓肿的婆婆在医生的帮助下,接受了高难度3D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成功挽救生命!

主刀医生表示,阑尾肿瘤很“狡猾”,稍不注意便会与阑尾炎混淆。婆婆若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一、阑尾肿瘤:狡猾的伪装者

原发阑尾肿瘤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6/100,0000人。阑尾肿瘤有五种主要组织学类型:黏液性肿瘤(MANs)、神经内分泌性肿瘤(NENs)、杯状细胞腺癌、结肠类型(非黏液性)腺癌、印戒细胞腺癌。当病变局限于阑尾时,原发性阑尾肿瘤术前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故难于诊断。

阑尾肿瘤的早期表现与普通阑尾炎高度相似——右下腹隐痛、消化不良、轻度发热。这正是其危险所在。延误诊断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罕见。

上文病例中,婆婆所患的阑尾粘液肿瘤则更加罕见,在阑尾标本检出率约为0.2%-0.3%。它表现为阑尾囊性肿物,其内充满粘液。

 

二、诊断需多维度“侦察”

阑尾肿瘤患者少部分通过体格检查可触及右下腹肿物,半数以上并无特殊表现,而是经腹部CT或内镜发现。

现代影像技术极大提升了诊断准确性

1、B超检查:阑尾黏液囊肿和阑尾黏液囊腺瘤,B超可见阑尾部有一液性暗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较光滑。

2、增强CT及MRI:阑尾或阑尾周围出现囊实性肿块影伴有钙化。阑尾增粗、囊性变化。能够准确实别阑尾黏液成分,结果十分准确。

3、肿瘤标志物:CEA、CA19-9升高提示恶性可能。

此外,临床案例显示,联合应用CT三维重建与超声内镜检查,可使早期诊断率提升至78%。

 

三、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阑尾癌这么可怕,能不能预防性切除阑尾?其实,现代医学对阑尾早已有了新认识,它可不是真的无用。

阑尾不仅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行肠道菌群的“备份”,还含有大量的分泌细胞,能分泌生长激素和消化酶,可能具有调节内分泌和脑肠轴的功能。

虽然阑尾肿瘤发病率不高,但如果把阑尾肿瘤当作阑尾炎治疗,则会被延误治疗。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提高警惕,及早到有经验的医院就诊: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超过2次

右下腹触及弹性包块

不明原因腹腔积液

肠梗阻伴CA125升高

建议40岁以上人群体检时增加腹部超声检查,有家族史者应考虑定期肿瘤标志物筛查。

专家提醒:阑尾肿瘤虽罕见,但绝非可以忽视。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和靶向治疗的发展,早期发现的患者完全可能获得治愈。

当右下腹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务必进行深入检查。医学界正在探索基因突变精准疗法,未来可能为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记住,这个“小透明”器官也可能发出重要的健康警报,及时识别才能把握治疗先机。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江岸区疾控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