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洗头,水池里漂浮的缕缕发丝是否让你心惊?梳子上缠绕的头发是否越来越多?"我会不会秃?"这样的担忧悄悄爬上心头。在皮肤科门诊,面对脱发问题焦虑不安的患者比比皆是。脱发虽常见,却常伴随误解与恐慌,今天我们就来科学认识脱发问题。
一、头发有"生老病死",掉发未必是脱发
头发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生长期(2-6年):头发积极生长,约85%-90%的头发处于此阶段。
退行期(2-3周):生长停止,毛囊开始萎缩。
休止期(约3个月):头发逐渐松动,最终脱落,为新生发腾出空间。约10%-15%的头发处于此阶段。
关键点:每天脱落50-100根头发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结果,不必过度担忧。
二、何时该警惕?异常脱发的信号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每日掉发量显著增加:持续超过100根,且总量感觉明显稀疏。
特定区域明显变薄或裸露:如发际线上移、头顶见头皮。
头发变细软易断:整体发质变差。
伴有头皮问题:如严重头屑、瘙痒、红肿、疼痛或脓包。
短期内大量脱发:如洗头时成撮掉落,或枕头、衣物上散落大量头发。
三、揪出"元凶":常见脱发原因解析
雄激素性脱发(脂溢性脱发):
最常见原因!与遗传和雄激素作用相关。
男性:多表现为发际线后移呈"M"型、头顶稀疏呈"O"型,最终可能"地中海"。
女性:多表现为头顶发缝逐渐变宽,少部分表现为整体弥漫性稀疏,发际线通常保留。
特点:进展缓慢,毛囊微型化,头发变细软。
休止期脱发:
诱因突出:产后、手术、突发重病、快速减肥、严重精神打击、某些药物(部分抗抑郁药、抗凝药等)、内分泌剧变(如甲状腺疾病)。
表现:通常在诱因发生后2-3个月出现,弥漫性头发脱落增多,洗头、梳头时尤其明显。好消息:去除诱因后,多数在6个月-1年内可自行恢复。
斑秃:
特点:突发,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秃发斑,头皮外观正常。
原因: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毛囊所致,可能与遗传、精神压力、感染等因素有关。
预后:部分可自愈,但可能反复。严重者(如全秃、普秃)需积极治疗。
其他原因:
疾病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亢进或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缺铁性贫血、严重营养不良等。
药物副作用:化疗药物(生长期脱发)、某些抗凝药、维A酸类药物、部分抗痛风药等。
头皮问题:真菌感染(如头癣)、毛囊炎、扁平苔藓、牵拉性脱发(长期扎过紧发型)、拔毛癖等。
物理/化学损伤:过度烫染、暴力梳头、长期曝晒等。
四、科学应对:明确诊断是康复第一步
脱发类型多样,病因复杂,切勿自行诊断用药!务必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常见治疗手段(需遵医嘱):
雄激素性脱发:
外用药:米诺地尔(男女适用,需长期坚持)。
口服药:男性常用非那雄胺;女性可考虑螺内酯、环丙孕酮等(需排除禁忌,尤其育龄女性需严格避孕)。
低能量激光治疗。
毛发移植:适用于稳定期、有足够供区的患者。
休止期脱发:主要去除诱因,加强营养,耐心等待。严重者可辅以支持治疗(如营养补充)。
斑秃:
局部治疗:糖皮质激素外用或皮损内注射、米诺地尔外用、接触性免疫疗法(如DPCP)。
系统治疗:严重或进展迅速者可能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或新型靶向药物。
其他类型: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甲状腺疾病、补充铁剂、抗真菌、停用可疑药物、治疗头皮炎症等)。
五、日常护发,为健康发丝奠基
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鱼、肉、蛋、豆)、铁(红肉、动物血、菠菜)、锌(贝壳类、坚果)、维生素(尤其B族、维D、维E)、生物素等摄入。避免过度节食。
温和护理:
选择温和洗发水,避免过热洗头。
湿发时轻柔梳理,避免暴力拉扯。
减少烫发、染发频率和强度。
避免长期扎过紧的马尾、辫子。
管理压力:保证充足睡眠(7-8小时),规律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脱发虽影响外观和情绪,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明确诊断、科学治疗、耐心坚持是应对关键。请勿因焦虑而盲目尝试未经证实的方法,以免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本文科学性由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