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有一种胳膊疼叫“网球肘”!不运动也会得!
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城院区

“网球肘”这一病名起源于1883年,当时参加温布尔登网球赛的运动员特别容易出现肘关节的疼痛,特别是在反手挥拍的过程中疼痛特别明显,医生们就把这一典型症状的疾病总结命名为网球肘。虽然名字里有“网球”,但得这病的可不止网球运动员,任何频繁使用手臂和手腕进行重复性动作的人,比如电脑前的码农、挥舞锤子的工匠,颠勺的大厨以及家庭主妇,都可能成为它的“宠儿”。

“网球肘”医学上称为肱骨外上髁炎,听起来挺复杂的,简单来说,就是你肘关节外侧的肌腱出了问题。这些肌腱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小皮筋”,要是它们反复受伤、发炎,就会让你的肘关节外侧特别疼,甚至疼到前臂和手腕。

一、重复动作: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比如你长时间拧螺丝、用鼠标、打字,或者做家务时反复拧毛巾、拎重物,前臂的肌腱就会反复受到拉扯,时间长了就容易受伤。

二、姿势不对:

运动时姿势不正确,比如打网球、羽毛球时挥拍姿势不对,或者健身时举重姿势不对,都会增加肌腱的负担。

三、肌肉力量不足:

如果前臂的肌肉力量不够,肌腱就更容易受伤。比如你平时很少锻炼,突然干体力活或者运动,肌腱就容易吃不消。

四、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肌腱的弹性会变差,修复能力也会下降,所以中老年人更容易得“网球肘”。

五、其他因素:

天气寒冷、关节受凉,或者身体过度疲劳,也可能诱发“网球肘”。

得了“网球肘”,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肘关节外侧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沿着前臂往下串,具体表现有:

疼痛加重:当你拧毛巾、拧瓶盖、提重物,或者握手、夹筷子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加重。

手臂无力:感觉手臂没劲儿,拿东西都费劲,甚至端一杯咖啡都可能觉得吃力。

局部压痛:在肘关节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疼。

活动受限: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比如肘关节不能正常伸直或者弯曲。

肌肉萎缩: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时间长了,前臂的肌肉可能会萎缩,变得干瘪瘪的。

一、自我检测

疼痛测试:轻轻按压肘关节外侧,看看有没有明显的疼痛。再试着拧拧毛巾或者拧拧瓶盖,如果疼痛明显加重,那可能是“网球肘”。

力量测试:尝试用患侧手臂提一些比较轻的东西,比如一瓶矿泉水,看看有没有感觉手臂无力。

活动测试:将手臂伸直,手腕用力向下压,然后慢慢向后扳手腕,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感觉肘关节外侧疼痛,那也可能是“网球肘”。

二、医生诊断

如果你怀疑自己得了“网球肘”,最好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看看。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甚至做一些辅助检查,比如X光、超声、磁共振等,来确定你是不是真的得了“网球肘”,并且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网球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目的主要为控制疼痛。该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主。90%以上的网球肘患者可通过休息、口服及外敷止痛药或局部封闭等保守治疗,达到症状缓解。然而,单单休息这一条,很多网球肘患者就做不到,工作的压力、孩子的需要,让一些病人没有办法得到彻底的休息,用了药之后疼痛也是反反复复。这个时候,中医针灸和中药外敷可以让大部分网球肘患者缓解七八成的疼痛。

当然,还有不到1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的网球肘。这时候需要通过肘关节镜微创手术,对损伤肌肉进行清理或者修复,让患者重新恢复正常生活。

技术优势:以毫米切口解决关节难题

肘关节结构复杂,传统开放手术往往需要大面积切开,术后易遗留僵硬和疤痕粘连。而关节镜技术仅需几个不到1cm的小切口,通过高清摄像头放大关节内部结构,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对创伤后僵硬、骨关节炎、游离体、滑膜炎等疾病实现“靶向治疗”。

患者获益:从职业运动员到普通人群

无论是像郑钦文这样的职业运动员,还是长期劳损的中老年患者,关节镜手术都能显著缩短康复周期。术后早期即可开始功能锻炼,配合个性化康复计划,多数患者4-6周可恢复日常生活,3-6个月重返运动。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城院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