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白纹伊蚊的自白——关于吸血、传病,以及人类那些“反蚊大招”
发布时间:2025-08-26 来源:湖北省疾控中心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夏天恨得牙痒痒却又最熟悉的“嗡嗡”声制造者——白纹伊蚊。不过别紧张,先给你们看张“证件照”:

(图片来自pixabay)

体色棕褐,腿上有银白环纹,翅膀薄如蝉翼,复眼里映着你们人类晃来晃去的小白腿……哦对了,我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外号——“花斑蚊”!你们湖北人更愿意叫我“麻蚊子”或“花蚊子”。

今天,我就以“蚊界老江湖”的身份,跟你们唠唠我的“蚊生往事”:从出生到吸血,从传病到被追杀……我的经历不比现如今的网络短剧逊色!

我的“蚊生剧本”

从卵到吸血狂魔

只需要10天

你们人类总说“人生如戏”,但我们蚊生的“剧本”更紧凑——从一颗卵到能吸血的成蚊,最快只要10天!

第1幕:卵——藏在“干房子”里的“潜伏特工”

我这一生最厉害的技能,是想“断子绝孙”也断不了!因为你们人类一不小心就给我们的繁衍创造了优良的生活环境。雌蚊交配后,会找小型积水(比如矿泉水瓶盖、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凹槽、树洞等)产卵。这些卵比芝麻粒还要小,浅褐色,能粘在水面或潮湿的泥土上。

最绝的是:哪怕容器里的水干了,卵也能在干燥环境里躺1-3个月!等下一场雨,或者有人往容器里倒点水,我们产的这些卵会立刻“复活”,几个小时内就能孵化成幼虫——你们人类给它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孑孓(jié jué)”。

第2幕:孑孓——“水中杂技演员”

孑孓是个“水下吃货”,靠吃水里的微生物、藻类长大。它们在水面漂着,尾巴一扭一扭,像跳“水上芭蕾”。这时候要是有人捞起积水,用手指戳它们,它们会“原地转圈”乱窜,超可爱吧?

不过别被它们的萌态骗了——孑孓要在水里待5-7天,经历4次蜕皮,才能变成蛹。这期间要是没了水,孑孓分分钟会“脱水而亡”!所以,你们要是倒掉积水,就能直接“团灭”我们这一代的娃!

第3幕:蛹——“安静的美男子”

孑孓蜕完最后一次皮,就变成蛹了。蛹不像孑孓那样爱动,像个椭圆的小肉球,漂在水面上。它不用吃东西,只需要在水里待2-3天,就能羽化成成蚊——也就是你们最怕的“吸血鬼”。

第4幕:成蚊——“吸血鬼上线”

刚羽化的成蚊是“素食主义者”,只喝花蜜、树汁。但雌蚊要生孩子,就必须要吸血!交配一次,能产3-4次卵,每次吸血可达2-5分钟,吸饱了肚子鼓得像小樱桃。

在湖北,5-10月份是我们的“活跃期”,尤其是7-9月,气温25-30℃、湿度70%以上时,我吸血最“疯狂”!

 

我的“传病秘籍”

叮一口

能把哪些病毒“打包”送你?

你们人类总骂我“害人精”,其实我也不想当“病毒快递员”。冤有头,债有主!要怪就怪那些感染了病毒的人或动物,我只是吸血时不可避免地“捎带”了他们血中已有的病毒。所以,我们伊蚊不生产病毒,我们只是病毒的“搬运工”!

我最常带的“货物”有三种:

01 登革热病毒

这是我的“招牌快递”。病毒会钻进我的唾液腺,等下次叮人时,随着唾液注入人体。被叮的人会突然发高烧(39-40℃),头痛得像被人敲了闷棍,眼睛痛得不敢睁,全身肌肉、关节酸得像被人揍了一顿。

严重的话,皮肤会出现红疹,鼻子、牙龈出血,甚至内脏出血——这就是“重症登革热”,死亡率能到1%。

02 基孔肯雅热病毒

这个病毒更“阴”——感染后,发烧可能只有38℃左右(容易当成普通感冒),但关节痛会让你“怀疑人生”!手、脚、膝盖像被无数根细针扎,严重的人连拿杯子、走路都困难,要痛上几天甚至几个月,所以有人叫我“关节破坏者”。

03 寨卡病毒

这个病毒在我国发现极少,且目前还没在湖北发现过,但到疫区的孕妇要特别小心!感染寨卡病毒,可能生出“小头宝宝”(胎儿大脑发育异常)。孕妇要是被我叮了,一定要赶紧告诉医生!

 

我的“叮人绝技”

怎么找到你?

怎么吸得又快又准?

你们总说“蚊子专咬我”,其实我有“精准定位系统”——

第一步:找“目标”

我会用触角上的“嗅觉雷达”,追踪三种信号:

• 二氧化碳:你们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能飘50米远,是我最爱的“导航信号”;

(图片由AI生成)

• 体温和汗液:体温高、爱出汗的人(比如运动后的小朋友、孕妇),汗液里的乳酸、氨会刺激我的触角,像“亮红灯”一样吸引我;

• 气味:香水、花香、肥皂味(尤其是甜腻的),可能让我误以为是花朵,扑过去就叮。

第二步:下嘴

找到目标后,我会悄悄落在你裸露的皮肤上(比如脚踝、手腕、脖子),把“刺吸式口器”像“注射器”一样刺进皮肤。口器有6根“针”:2根锯齿状的用来割开皮肤,1根用来固定,1根抽吸血液,还有2根分泌唾液(防止血液凝固)。

重点来了:我的唾液里有“抗凝血酶”和“麻醉成分”——所以你一开始不觉得疼,等我吸饱了血拔出来,才会觉得“痒痒的”!而病毒,就藏在我的唾液里,顺着伤口钻进了你的身体……

 

人类的“反蚊大招”

我最怕的那些“神器”

别看我横行霸道,人类对付我们的招术可越来越狠了!这些“反蚊大招”,我能躲的躲,躲不过的只能“认栽”——

1. 清积水——端了我的“产房”

这是对我最狠的招!你们要是把花盆托盘、矿泉水瓶、废旧轮胎等里面的水倒干净,或者给积水容器盖个盖子,我就没法进去产卵,也就没有下一代子子孙孙了。

去年宜昌市搞““除垃圾、扫积水、灭蚊蝇””行动,社区阿姨们把小区里的瓶瓶罐罐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呢?那个月的蚊子密度直接降了60%!我现在路过那些“干净小区”,都得绕着走……

(图片由AI生成)

2. 驱蚊剂——给我的“吸血计划”踩刹车

你们涂在皮肤上的驱蚊液(含避蚊胺、派卡瑞丁、IR3535),对我来说就像“隐形防护罩”!这些成分能干扰我的嗅觉雷达,让我找不到你的位置。

尤其是小朋友用的派卡瑞丁(浓度10%左右),对我的“麻醉效果”特别好——我凑过去刚想叮,就被“熏”得打了个趔趄,赶紧飞走!

3. 物理防蚊——把我的“家门”封死

纱窗、蚊帐、电蚊拍,都是我的“噩梦”!密纹纱窗(网眼≤1.2mm)我能撞开吗?难!我根本飞不进去。电蚊拍的“噼啪”声我一听就怂,那点电流够把我电成“烤蚊子”!

4. 化学武器——成蚊的“催命符”

你们用的杀虫剂(含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喷在墙上、纱窗上,我能碰吗?碰一下就“凉凉”——这些成分会破坏我的神经系统,让我抽搐、瘫痪,最后死亡。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别滥用杀虫剂啊!我倒是死了,但可能误伤蜜蜂、蝴蝶这些“益虫”,破坏生态平衡……

 

我的愿望:

我们“和平共处”吧

说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十恶不赦”?其实我也不想当“病毒传播者”——谁愿意天天被人追着打,还被喷杀虫剂呢?

我的“生存需求”很简单:有花蜜喝(植物汁液)、有地方产卵(积水)、不被人类赶尽杀绝。只要你们做到:

• 定期清理积水(每周1次!);

• 外出穿浅色长袖长裤、涂驱蚊剂;

• 家里装纱窗、挂蚊帐;

 

我保证,尽量少去你们家“串门”!

毕竟,我也想当一只“岁月静好”的蚊子——在草丛里喝喝露水,和同伴跳跳舞,而不是被人类当成“眼中钉”……

最后提醒:如果被我叮了,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赶紧去医院!早治疗,才能早康复~

 

来源:湖北省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