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部分地区持续报告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病例
如果您持续发热,全身关节痛得像被卡车碾过,皮肤涌现大片猩红皮疹,切莫当作普通感冒硬扛!
这可能是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在作祟——由蚊子传播的“热带病双胞胎”。
一、认识武汉的"空中杀手":常见蚊种及其特征
蚊子不仅是夏夜扰人清梦的“元凶”,更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在武汉这座江河纵横的城市,湿热环境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温床,
了解本地主要蚊种的特征与习性,对精准防控疾病至关重要。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吧!
01 白纹伊蚊(麻蚊子/花蚊子)
活动特征:俗称“花脚蚊”,体型小、攻击性强,叮咬后痛痒感剧烈。白天活动频繁,多栖息于房前屋后、绿化带等人类活动区域,叮咬后痛痒感剧烈。孳生于小型清洁积水(如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瓶罐)。
传播疾病:伊蚊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快速繁殖,加剧病毒传播风险,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媒介。
图源网络
02 致倦库蚊
活动特征:夜间室内吸血,常见于污水沟、化粪池等脏污积水。
传播疾病:乙型脑炎,非本次核心病原但需警惕。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03 其他蚊种
以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和三带喙库蚊(农村多见)。
关键提示:
武汉7-9月为蚊密度高峰,9月可能出现二次高峰,防蚊需持续至秋季。
二、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核心区别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类似,较难鉴别,且可存在合并感染的情况。
01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
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单链RNA病毒。该词源自非洲坦桑尼亚的斯瓦希里语,意为“弯腰病”,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被迫屈身的姿态。
图源AI
该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媒介以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为主。病毒在蚊体内增殖2-10天后具备传染性,叮咬人时传播病毒,通过"人→蚊→人"循环扩散。
图源网络
该病典型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
剧烈关节痛:以手腕、脚踝等小关节对称性疼痛为主,可持续数周至数年,是标志性症状。
皮疹:约50%-80%患者在发病2-5天后出现红色斑丘疹,多见于躯干、四肢及掌跖。
其他:头痛、肌肉痛、恶心等。
儿童病例高热多见,发热持续3~5日,除了关节疼痛,皮疹较成人更多见。
02 登革热(Dengue Fever)
由登革病毒(黄病毒科)引起,分为4种血清型(DENV-1~4),感染某型后仅对该型免疫。
该病同样经伊蚊叮咬传播,病毒需在蚊唾液腺增殖至足够载量才具传染性。虽无人传人,但存在垂直传播风险。
图源网络
该病典型症状:
高热:急性起病,突发39℃以上发热,持续3-7天,有“双峰热”现象。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如醉酒状。
皮疹与出血倾向: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皮疹,部分患者有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等。
重症风险:少数患者发展为登革出血热/休克综合征(DHF/DSS),表现为血浆渗漏、器官出血或休克等,高危人群包括二次感染者、老年人、晚期妊娠女性及慢性病患者。
03 核心区别
核心提示:
基孔肯雅热:认准 “发热+小关节肿胀”,警惕慢性关节炎。
登革热:突出表现为“高热三痛三红+出血倾向”,重症可危及生命,需警惕二次感染。
04 共同点
传播媒介相同:均依赖伊蚊叮咬传播。
流行区域相同: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高发。
急性期临床症状非常相似,难以区分。
预防依赖防蚊灭蚊。
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治疗原则
两种疾病均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出现预警信号,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早期诊断和规范对症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01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原则
(1)核心策略:对症支持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2)分症状处理方案
(3)重症监护指征
✅持续高热或退热后病情加重
✅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四肢厥冷、尿量减少)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出血表现(皮肤瘀斑、黏膜出血、黑便等)
02 登革热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关键禁忌与警示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
(3)重症登革热(DHF/DSS)治疗要点
1.休克抢救:
✅尽快进行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有效灌注时,应积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出血处理:
✅出血部位明确者,例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胃肠道出血给予抑酸药
✅严重出血伴血小板<30×10⁹/L时,可输注血小板。
✅严重出血伴血红蛋白<70g/L,根据病情输注浓缩红细胞。
03 儿童患者特殊注意事项
(1)用药剂量精准化:
对乙酰氨基酚需按体重计算,避免超量导致肝损伤。
婴儿发热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用药。
(2)补液管理:
儿童更易发生脱水,推荐口服补液盐(ORS)少量多次补充。
静脉补液时需精确控制速度。
(3)重症预警信号:
持续呕吐、腹痛拒按、四肢湿冷(休克前兆)
烦躁或嗜睡、皮下瘀斑迅速扩大
紧急就医信号:
儿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立即就诊!发病7天内严格防蚊隔离,避免传播。
全民参与倡议:
小小伊蚊暗藏杀机,防控需全民参与。若出现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早诊断、早隔离可有效阻断传播链。武汉市民可通过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清除积水死角,共同筑牢防蚊屏障。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儿童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