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蚊子格外让人担心
中国疾控中心已召开新闻发布会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划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没有人传人迹象。
武汉疾控也已发布“通缉令”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就是传播基孔肯雅热的罪魁祸首
(武汉话称它为麻蚊子、花蚊子)
他们喜欢孳生在积水的容器中
每年4-10月为繁殖高峰期,叮咬凶猛
武汉疾控官微发布提醒,湖北省是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的Ⅱ类地区,武汉市尚无病例报告,既往也未报告过该疾病。
但是“蚊子不搞地域歧视”。
(来源:佛山发布)
01 识别基孔肯雅热五字诀请记牢
武汉儿童医院提炼“五字诀”
“烧、痛、疹、冷、抽”
这五字口诀对应“发烧、疼痛、皮疹、发冷、抽搐”这五项,如果孩子被蚊虫叮咬后出现这些信号,别犹豫,赶紧就医。
家长如何保护咱家的“小鲜肉”?
儿童版防蚊攻略为您送上
ღ( ´・ᴗ・` )请查收
02 被蚊子咬了,千万别马上“啪啪啪”
发现蚊子正在咬:
第一步:马上拍死?忍住!
先把蚊子赶走!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如果直接拍死蚊子,蚊子体内的液体很容易被拍入人体,可能导致感染。
第二步:在空中、墙上等地拍死它!
能用工具就千万别用手!重重的踩在脚下zi~最解气。
第三步:用肥皂水冲洗,可以中和酸性毒液;
毛巾包冰块冷敷10-15分钟,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过敏物质和毒性物质的扩散。
起包了,好痒!
轻度:——红肿及瘙痒
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每天多次外擦收敛止痒。
中重度:——红肿甚至出现水疱、硬结
建议立即到儿童专科医院皮肤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短期外用中弱效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糟糕!抓破皮了!
若没有控制住双手,抓破皮,甚至感染出现脓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
03 牢记这五条,蚊子休想叮到
穿衣要“素”、防护要“牢”、高危要“避”、清洁要“做”、驱蚊要“用”
穿衣要“显素”
(来源:丁香医生)
蚊子偏爱深色系,大人、小孩都应尽量选择浅色的衣裤,不让自己和孩子成为蚊子的绝对攻击目标。
“堡垒”要牢固
婴幼儿:
在使用婴儿推车、露营帐篷、婴儿床时,应罩上密实的蚊帐,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且记得检查有没有破洞,蚊子可是“无孔不入”。
青少年、孕妇:
外出时穿着长袖长裤进行物理防蚊,可以在袖口喷洒防蚊液。
高危要“避开”
(1)避开清晨和黄昏:清晨(日出前后1-2小时)和黄昏(日落前后2-3小时)是伊蚊的“疯狂轰炸时间”,这段时间尽量让娃待在室内。
(2)避开蚊子扎堆的地方:水边、草丛、树林,是蚊子的“快乐老家”,孩子外出玩耍时应尽量避开这些位置。
清洁要“到位”
家里要经常打扫,床单、被套、枕套定期清洗,毛绒玩具也要经常清洗、晒太阳。
(来源:深圳疾控)
当你在水中发现“扭扭扭”的小虫子,那说明过不了几天,大花蚊子就会成群结队从水中起飞出来咬人。
最有效的处理办法就是,从源头上铲除这些蚊虫孳生的窝点。
(来源:深圳疾控)
把瓶瓶罐罐、花盘底下的水全清干净,倒不掉,给水加个盖也成。
驱蚊有“门道”
选购驱蚊产品时,认准有效成分:
避蚊胺(DEET)
派卡瑞丁(Picaridin/Icaridin)
驱蚊酯(IR3535)
柠檬桉油等
温馨提示
(1)驱蚊液需喷在裸露的皮肤上,可适当在袖口、裤脚处喷洒,增强防护。
(2)对于小婴儿,家长应先将驱蚊剂喷在自己手心,再均匀涂抹在孩子的脸、颈、手臂、小腿等裸露部位,注意避开眼、口、鼻、伤口和敏感区。
(3)防蚊液也有使用时效,家长需根据产品的防护时间,及时给孩子补涂。
使用时注意浓度:
2个月以下婴儿:物理防护是首选,不建议使用化学驱蚊剂。
2个月- 2岁:建议使用浓度较低(一般在10%以下)的避蚊胺或派卡瑞丁、驱蚊酯等产品。避免使用含柠檬桉油(OLE/PMD)的产品(3岁以下禁用)。
2岁- 12岁:避蚊胺浓度可适当提高(一般不超过30%),派卡瑞丁、驱蚊酯、柠檬桉油(OLE/PMD)也可选择。
12岁以上:可按成人标准使用。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儿童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