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吃感冒药、血压高吃降压药、血糖高吃降糖药、关节痛再吃点止痛药...
当几种药同时出现在你的药盒里有没有想过它们可能在你的身体里“打群架”?轻则药效打折,重则危及健康!协和药师今天跟你聊聊药物“打架”那些事儿,教你如何避免这场“混战”
一、多种药物为何打起架来?
想象一下,你身体的代谢系统就像一个繁忙的交通枢纽。不同的药物进入体内,需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主要在肝脏)、排泄(主要通过肾脏)等过程才能发挥作用或被清除。
当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它们可能会在这个“交通枢纽”里狭路相逢:
“抢通道”(代谢竞争)
很多药物需要肝脏里特定的酶(如CYP450酶系)来代谢清除。如果两种药都需要同一个“代谢通道”,它们就会“抢路”,导致其中一个药物代谢变慢,在体内蓄积,浓度升高,副作用风险大增。
“堵通道”(酶抑制)
有些药物像“路障”,会抑制代谢酶的工作效率,导致其他依赖该酶代谢的药物清除减慢,同样造成蓄积和毒性。
“加速通道”(酶诱导)
相反,有些药物像“加速器”,会诱导身体产生更多的代谢酶,导致其他药物被过快代谢清除,药效大打折扣,达不到治疗目的。
互相干扰”(吸收/排泄影响)
有些药物会影响胃肠道的酸碱度或运动功能,干扰其他药物的吸收。还有些药物会影响肾脏排泄功能,导致其他药物排不出去。
“叠加效应”(药理作用相加)
作用相似的药物(比如都是镇静、降压、降糖)一起吃,效果可能1+1>2,导致过度作用,出现低血压、低血糖、过度镇静等危险。
总结来说,药物“打架”的后果无非两种:要么是“药效太猛”引发中毒,要么是“药效不足”耽误治疗。这可都不是小事!
这些“爱打架的CP”要当心!
以下是一些临床上常见、风险较高的药物“打架”组合,请务必提高警惕:
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萘普生)本身有抗血小板作用,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增加出血风险,与抗凝药(华法林)联用,会显著增加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的风险。
如果必须同时使用,请务必严格遵医嘱,密切监测凝血指标(INR),并选择对胃刺激较小的非甾体药(如塞来昔布),同时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止痛可考虑对乙酰氨基酚(需注意剂量)。
他汀类药物+抗菌药
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强效的肝药酶抑制剂,会显著减慢他汀类(尤其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代谢,导致他汀在体内蓄积,大大增加肌肉损伤(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的风险。短期使用这类抗生素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他汀或换用不易受影响的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务必告知医生你在服用他汀。
降糖药+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长期使用可能升高血糖,减弱降糖药的效果,使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如需使用利尿剂,可以优先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如吲达帕胺),或调整降糖药方案。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中成药+西药
中成药和西药是极易被忽视的“混战”区!切勿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或“吃不坏”!服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时,务必主动告知医生或药师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西药,间隔服用时间。
含甘草的中成药(如止咳糖浆、复方甘草片)+降压药/利尿剂:甘草可能导致水钠潴留、排钾,削弱降压药效果,升高血压,增加低血钾风险。含麻黄/伪麻黄碱的中成药(如某些感冒药)+降压药:麻黄碱有升压作用,拮抗降压药效果。含丹参、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成分的中成药/保健品+抗凝/抗血小板药(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含金属离子(钙、铁、铝、镁)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含牡蛎/石膏的方剂)+某些抗菌药(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形成螯合物,影响抗菌药吸收。
西柚+药
西柚含有呋喃香豆素等成分,是强效的肝药酶(CYP3A4)抑制剂,能显著抑制多种药物的代谢。受影响的药物范围极广,包括:部分降脂药(他汀类: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部分降压药(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钙拮抗剂)、部分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部分抗过敏药(非索非那定)、部分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部分安眠药(地西泮、咪达唑仑)、部分抗肿瘤药。
服用上述类型药物期间,最好完全避免食用西柚(包括西柚汁、含西柚成分的饮料)。其抑制作用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不是隔开几小时吃就安全的!
牛奶+药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钙离子,会使补锌剂、补铁剂吸收减少,降低其疗效。牛奶中的钙会吸附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干扰药物吸收。强心苷类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毒性“遇钙增强”,与牛奶同服会增大中毒的风险。与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同服,会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严重影响药物吸收。服用上述药物时,最好用温白水送服,服药前后1-2小时内避免喝牛奶或食用大量奶制品。
如何避免药物“打架”
建立个人用药清单
详细记录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外用药。并记得及时更新用药清单(尤其是更换药物或停药时)。
看病/开药/买药时“亮家底”
每次就医、开新药、甚至在药店购买非处方药或保健品时,务必主动出示你的完整用药清单给医生或药师。
固定医生和药店
尽量在固定的医疗机构看病和开药,固定在一家值得信赖的药店购药。这样药师更容易掌握你的用药史,及时发现潜在的相互作用。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重点关注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禁忌等部分。虽然专业术语较多,但能提供重要信息。
不随意自行加减药或混用药
不要凭感觉自行增加、减少药物剂量或种类,也不要自行将不同的药物混在一起吃。感冒时尤其要警惕复方制剂成分重叠。
注意饮食影响
牢记西柚、牛奶等特殊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用温开水送服药物是最安全的。
关注身体信号
在开始服用新药或多种药物联用期间,密切留意身体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如异常的出血/淤青、严重肌肉酸痛、难以解释的低血糖或高血压、头晕乏力加重、皮疹等),立即停药并就医。
四、拿不准主意时药学门诊帮你忙!
面对复杂的用药情况,心里没底?别慌!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了药学门诊/药物咨询门诊,药学门诊能帮你全面梳理你的用药清单,评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解答你对药物使用的各种疑问(用法、用量、时间、副作用等)、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和优化方案、指导特殊人群(老人、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安全用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Bleeding risk us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ith anticoagulants afte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 nationwide Danish study. Eur Heart J, 18 November 2024
[2]李建刚.影响他汀类药物伍用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因素及原因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7,38(03):251-254.
[3]安国华,耿晓芳,季闽春.降糖药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3,(01):67-70+74.
[4]常用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2021.11.3
[5]药物与食物和饮料的相互作用.健康及药物教育,2020.2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协和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