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眼皮一颤,你的脑瓜子里是否瞬间闪现那句老话—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还有冲浪达人直接掏出手机“一键问吉凶”。生活中大家都会经历几次转瞬即逝的眼皮跳,偶尔跳跳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一直跳必须得提高警惕,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尤其是眼睑痉挛和面肌痉挛。
一、眼睑痉挛是啥?
“眼皮跳”在医学上有个专业名字,叫“眼睑痉挛”。咱们眼眶周围有一堆叫“眼轮匝肌”的小肌肉,它们的工作就是控制睁眼闭眼。要是这些肌肉突然“加班”,过度收缩,那眼皮就开始不听话地跳啦。
眼皮“蹦迪”,少则一只,多则“双眼皮共舞”;时间上,短则几分钟,长则能持续好几天。这是为啥呢?一般是因为用眼太狠、疲劳暴击、精神紧张或者压力山大。年轻人尤其容易中招,毕竟熬夜刷剧、996打工、期末赶论文,谁还没经历过呢?
但别不当回事,如果眼皮跳超过一周,眼皮直接“罢工”闭合、睁眼都费劲,牵连面部肌肉抽动伴随眼睛发红、酸涩、流泪。
一旦出现了如上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当心可能是眼部出现了炎症,或者是神经系统“掉链子”(比如面神经、三叉神经受损)等。
要是眼皮跳不停脸上一抽一抽,还可能是面肌痉挛这种病的表现!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它是由面神经受到异常刺激,导致神经传导出现紊乱,从而引发面部肌肉的异常收缩。
面肌痉挛一般先从眼睛周围的眼轮匝肌开始,表现为眼皮频繁跳动。随着病情的发展,抽搐可能会逐渐蔓延至面部其他肌肉,如嘴角、颊部等。这种抽搐的症状可能在情绪激动、说话、进食等面部肌肉活跃的时刻加重,而在安静休息时减轻。例如,有些患者在紧张时,抽搐会更加剧烈,甚至影响到日常的社交和生活。
为何会出现面肌痉挛?
血管压迫:多数面肌痉挛的病因是面神经在出脑干处受到血管的异常压迫。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血管会发生硬化、迂曲等变化,当这些异常的血管与面神经密切接触时,就会对面神经造成压迫,导致神经纤维之间的绝缘层受损,出现短路现象,进而引发面肌痉挛。
面部损伤:面部受到外伤,如车祸伤、撞击伤等,可能会损伤面神经。这种损伤可能直接导致神经纤维的断裂、挤压或扭曲,从而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引发面肌痉挛。
肿瘤压迫:脑桥小脑角区的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等,会逐渐压迫面神经。随着肿瘤的生长,对神经的压迫加重,导致面肌痉挛的发生。
炎症刺激:面神经炎、中耳炎等炎症病变,会对面神经产生刺激。炎症反应引起神经的水肿、粘连等,干扰神经的传导,使肌肉面部出现抽搐。
面肌痉挛有什么特殊的表现?
眼皮跳:这是面肌痉挛最常见的早期表现。通常从一侧眼皮偶尔轻微跳动开始,随着时间推移,跳动的频率逐渐增加,严重时眼皮会频繁抽动,甚至影响到视力,患者难以正常睁眼。
面部肌肉抽搐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抽搐可能会扩展到面部其他区域,如嘴角、颊部等。抽搐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轻微的肌肉颤动,重者则可能导致面部肌肉强烈的痉挛,甚至引起面部疼痛。
情绪和动作诱发加重:情绪激动、说话、进食等需要面部肌肉参与的动作,往往会诱发或加重面肌痉挛的发作。这是因为这些动作会使面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从而加剧神经的异常放电,导致肌肉抽搐加重。
哪些人容易患面肌痉挛?
中老年人:面肌痉挛的发病年龄多集中在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的群体。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逐渐出现老化、硬化等变化,血管更容易与面神经发生压迫,导致面肌痉挛的发生。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长期升高会使血管壁受到损伤,血管的弹性降低,容易导致血管的迂曲、变形,从而增加血管压迫面神经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神经的血液供应,使神经更容易受到损伤,也容易引发面肌痉挛。
长期熬夜、压力大的人群:长期熬夜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同时,长期的精神压力大,会使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增加面肌痉挛的发病几率。
面肌痉挛有什么危害?
影响面部表情和外观:面肌痉挛会导致面部肌肉频繁抽搐,使面部表情变得不自然、不对称。这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尴尬和自卑,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引发眼部问题:频繁的眼皮跳动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甚至引发结膜炎等眼部疾病。严重时,由于眼皮无法正常闭合,还可能导致角膜暴露,引起角膜炎,影响视力。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面肌痉挛的发作会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进食、说话等。在工作场合中,面部的抽搐可能会让患者无法集中精力,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一些职业上的困难。
长期肌肉抽动导致肌肉萎缩:长期的面肌痉挛,会使面部肌肉一直处于过度运动的状态,肌肉纤维可能会出现劳损、萎缩,导致面部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进一步加重面部的不对称和表情异常。
面肌痉挛如何治疗?
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有三种办法:
首先是药物治疗。
要是面肌痉挛刚开始,症状比较轻微,可尝试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口服药物是面肌痉挛的初始治疗选择之一,主要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是一种抗癫痫药物,通过阻断神经细胞的钠通道,减少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轻面肌痉挛。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嗜睡、恶心、皮疹等。氯硝西泮(Clonazepam):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抗惊厥和镇静作用,可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肌肉痉挛。巴氯芬(Baclofen):是一种γ-氨基丁酸(GABA)类似物,通过激活GABA受体,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肌肉痉挛。但是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嗜睡、头晕、恶心、乏力、皮疹等。
第二种是肉毒素注射治疗。
这个方法就像是给肌肉“打针”,让它放松一下。它主要适用于那些症状不重的患者,或者那些不想手术、对手术有顾虑、手术没成功或者做完手术又复发的人。一般来说,90%以上的患者打第一次针后都有不错的效果。不过,这种效果不是永久的,就像给花浇水,1到8个月内花儿还能精神精神的,但大多数情况下,3到4个月后就得再浇水了。而且,打的次数多了,肌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最后是手术治疗。
多数面肌痉挛的病根儿其实在脑袋里,是血管“欺负”了面神经。所以,微血管减压手术(MVD)就像是去“调解”它们之间的矛盾,把血管和神经分开,这样就能根治面肌痉挛了。
关于面肌痉挛你可能还有这些疑问?
面肌痉挛是面瘫吗?
面肌痉挛和面瘫是两种不同的面部神经疾病。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松弛、瘫痪,患者往往会出现口角歪斜、额纹消失、不能闭眼等典型症状。这是由于面神经的损伤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完全丧失,面部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瘫痪。而面肌痉挛则是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并非肌肉的瘫痪。患者的面部肌肉在抽搐时仍有活力,但在正常状态下,也可能存在一些轻微的面部表情不对称的情况。
眼皮跳都是面肌痉挛吗?
不一定!用眼过度、精神压力过大、缺乏睡眠、缺乏营养都可能造成面肌痉挛。重要的是要重视症状,如果眼皮跳的次数过于频繁且有其他不适,需要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Green Kemar E, Rastall David, Eggenberger Eric. Treatment of Blepharospasm/Hemifacial Spasm.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Neurology. 2022;24(6):1-10.
[2]Karp Barbara Illowsky, Alter Katharine. Botulinum Toxin Treatment of Blepharospasm, Orofacial/Oromandibular Dystonia, and Hemifacial Spasm. Seminars in Neurology. 2017;37(3):251-261.
[3]Duarte Gonçalo S, Rodrigues Filipe B, Castelão Mafalda, et al. Botulinum toxin type A therapy for hemifacial spasm.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6;7:CD011899.
[4]Rosenstengel Christian, Matthes Marc, Baldauf Jörg, et al. Hemifacial spasm: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Deutsches Arzteblatt International. 2017;114(15):256-263.
[5] Zhang WenBo, Min LingZhao, Zhong WenXiang, et al. Surgical effect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hemifacial spasm treated with botulinum toxin or acupuncture before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21;202:106507.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协和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