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血液里的“身份误会”?揭秘抗球蛋白试验 (Coombs试验) ——纪念第22个国际献血者日
发布时间:2025-07-02 来源: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身体里忠诚的卫士——免疫系统,有时也会“认错人”?当它错误地把自己的红细胞当成“入侵者”进行攻击时,就可能引发贫血等问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就是一个专门用来发现这种“内部误会”的关键侦探!

抗球蛋白试验实际上最早是由Moreschi在1908年提出来的,直到1945年才被Coombs等人正式发表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athology》上,因此以发现者Coombs命名。

Coombs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01

简单来说,DAT检查什么?

想象一下,你的红细胞表面本该干干净净。但如果有一些不该出现的“小东西”(通常是抗体或补体蛋白)粘附在上面,就像是给红细胞贴上了错误的“通缉令”。DAT这个试验,就是专门去检查你的红细胞表面是否被贴上了这种“通缉令”。

02

谁贴的“通缉令”?为什么会贴?

这些“通缉令”(抗体或补体)来自你自身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攻击细菌病毒等外来者。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出错:

新生儿溶血病: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如Rh阴性妈妈怀了Rh阳性宝宝),妈妈产生的抗宝宝红细胞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宝宝体内,贴在宝宝红细胞上。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系统“敌我不分”,错误地产生了攻击自己红细胞的抗体。

药物诱导的溶血:某些药物可能改变红细胞表面或促使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药物-红细胞复合物的抗体。

输血反应:输入了血型不完全匹配的血液,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攻击输入的红细胞。

其他原因:如感染、某些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情况。

03

DAT怎么做?

采样:很简单,只需要抽取你的一小管静脉血(通常是紫头EDTA抗凝管)。

处理:实验室人员会仔细清洗你的红细胞,去除血浆中游离的抗体,只留下牢固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那些。

加“试剂”:加入一种特殊的“抗球蛋白试剂”,这种试剂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识别并结合粘在红细胞表面的“通缉令”(人来源的抗体或补体)。

观察结果:

阴性:如果红细胞表面没有“通缉令”,试剂加进去后,红细胞不会发生聚集(凝集),像散沙一样。这意味着没有检测到异常抗体或补体附着。

阳性:如果红细胞表面有“通缉令”,试剂就能抓住它们,把红细胞“串”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凝块。这表明存在异常抗体或补体附着在红细胞上;并且阳性的强弱程度(见下图卡法(上)和试管法(下)),阳性反应的凝集强度从强到弱可分为4+~1+)对评价红细胞的寿命、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04

DAT阳性意味着什么?

DAT阳性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它告诉医生:

(1)你的红细胞正在被免疫系统“标记”为攻击目标。

(2)可能存在上述提到的某种情况(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药物反应、输血反应等)。

但请注意!

DAT阳性 ≠ 一定有溶血性贫血!有些人DAT阳性但没有症状(比如某些健康老人、某些疾病状态),这需要医生结合其他检查和你的症状来判断。正常献血者中DAT阳性率约为1/1000~1/14000;住院患者DAT阳性率为1%~15%。

DAT阳性 ≠ 确诊某种病!它只是指明了问题的方向(免疫系统攻击了红细胞),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需要医生结合你的病史、症状、其他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胆红素、结合珠蛋白等)甚至更复杂的试验(如抗体鉴定)来综合判断。

05

为什么医生让我做DAT?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开DAT检查:

(1)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黄疸(皮肤、眼白发黄)、茶色尿(血红蛋白尿)。

(2)新生儿出现黄疸、贫血。

(3)近期输过血后出现不良反应。

(4)正在服用某些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降压药等)。

(5)患有已知可能引起免疫性溶血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等)。

(6)交叉配血不合时,排查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是一个关键的实验室“侦探”,它能发现红细胞表面是否被免疫系统错误地贴上了“攻击标签”(抗体或补体)。虽然它阳性结果提示红细胞可能被攻击,是诊断溶血性疾病(尤其是免疫性溶血)的重要线索,但最终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它就像一盏警示灯,提醒医生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保护你的红细胞不再受到“友军误伤”。

2025年 6月14日,我们迎来了第22个“世界献血者日”,本届“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Give blood, give hope: together we save lives.)”。让安全输血之炬,照亮每一个等待黎明的角落!

(图片来自网络)

文献索引

[1]AABB21thChapter 14 《The positive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and Immune-Mediated Hemolysis》

[2] Parker V, Tormey CA.The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Arch Pathol Lab Med. 2017 Feb;141(2):305-3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2000〕184号.

 

本文科学性由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