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科技大学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部排起长龙,有80多岁的爹爹婆婆,有五六十岁的青壮年,还有不少帅气漂亮的学生,这些患者中有一大半都是腰痛患者。腰痛可以说是老年人的“专属病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腰痛的年龄在下降,年轻人出现腰痛的占比逐年增多,都说二三十岁的人,五六十岁的腰。
“腰痛的病症有多种,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椎管狭窄等,具体是哪种情况,要根据其相关检查来确诊。”康复医学科李主任说。
下面通过简单的方式结合临床症状来对腰痛疾病进行一个初步判断。
一、弯腰、后仰测“腰病”
1.在弯腰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腰痛,同时有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脚部放射性疼痛,弯腰咳嗽时腿疼加重,那么可能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2.在弯腰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腰痛并伴活动受限,不伴有放射疼,那么可能出现髂腰肌的短缩或者棘上韧带损伤的可能性。
3.在后仰过程中,如果没有明显的腰痛,但是腿部、屁股等有酸沉感、窜痛,就考虑可能有椎管狭窄问题。而导致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关节增生、黄韧带增厚。
4.在弯腰或后仰过程中,如果出现腰部两侧肌肉酸疼,就要考虑腰肌劳损的情况,一般见于久站或者经常弯腰时容易出现。
5.在坐久的情况突然起身,瞬间出现疼痛;或者突然变换体位时出现酸痛,可能由于椎体不稳定,骶髂关节紊乱、核心肌力不够导致的。
注意: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早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二、一坐一站测“腰病”
一般来说,站着腰疼要重点看椎体,而坐着难受更多的是腰肌劳损。
1.站着腰痛重点看腰椎
如果说脊柱是人体的“支柱”,腰椎就是脊柱的“根基”,是我们腰部主要的负重结构,包括腰椎椎骨、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
腰椎间盘,作为腰椎中间的一个“软垫子”,对腰椎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
腰椎之间的压力较大时,就会把椎间盘中的髓核挤出来,压迫脊髓神经,产生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与椎体相关的腰痛,往往表现为站立时疼痛明显,甚至出现“走着走着就瘸了”的症状,而卧床后疼痛减轻。
这是因为直立时,人体重量会加重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病变对周围神经的刺激。
注意: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一种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才是。
2.坐着难受是腰肌劳损
腰椎附近的肌肉丰富且力量强大,足以承担起日常腰部的各种活动,但过度负荷、不当发力,也可能造成腰损伤。
若“闪腰”了,往往是在弯腰拾物、旋转腰部时疼痛剧烈,可能是肌肉拉伤或者小关节紊乱。
而慢性腰肌劳损属于慢性的无菌性炎症,症状常出现在久站、久坐、夜间久卧后。此时,适当活动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在康复门诊中,10个腰部不适的患者中,就有4个是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反复发生,会造成腰椎不稳定,增加患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李主任强调说
3.与体位无关的腰痛,可能由内脏疾病引起
肾脏以及输尿管疾病、慢性盆腔炎等引发的疼痛,往往和体位变化没有明显关联,比如:
泌尿系统的慢性炎症往往表现为一侧腰部的慢性、反复性疼痛,可以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尿路结石往往表现为剧烈的腰痛,可以向大腿内侧放射,严重时伴有恶心、大汗淋漓等表现;
慢性盆腔炎疼痛,往往表现为下腹坠胀痛,也可出现腰骶部酸胀痛。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科技大学附属老年病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