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雾化吸入科普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武汉市第六医院

什么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一种给药途径,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或者是便携式雾化机,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到达治疗的目的。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解痉、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雾化吸入疗法是因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作用,确实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

雾化吸入时,用鼻吸还是嘴吸?

雾化吸入器有三种连接装置,大多数为咬嘴,头面罩适合婴幼儿。

对于能够配合的孩子,首选咬嘴式雾化器,让孩子双唇含住口含器、缓慢吸气,深吸气后屏气2~3秒,缓慢呼气,尽可能通过鼻腔呼出。如果使用的是面罩式,先要确保面罩的密封性,尽可能地让孩子经口吸入药物。

雾化吸入的药物在经过鼻腔时,直径较大的颗粒容易在鼻腔形成的湍流内粘附在鼻腔内壁,为了避免药液浪费,气雾吸入经口腔吸入比鼻腔吸入恰当。

宝宝睡着了可以做雾化吗?

可以。雾化吸入治疗要在患儿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深呼吸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哭闹时是快速吸气,药物的雾状颗粒更多停留在了口咽部分,只有少部分能够进入到下呼吸道和肺泡,所以,哭闹会降低雾化治疗的效果。尽量保证孩子是在平稳呼吸的情况下做雾化。

需要注意的是: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将患儿安置为坐位或半坐位,切忌置于仰卧位。若将患儿置于仰卧位易出现缺氧症状,如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

如患儿在入睡时进行雾化吸入而必须采取仰卧位时,应将床头抬高30°后方可进行,或将宝宝抱在怀中使其处于半坐位,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有无咳嗽等反应。

常见的雾化药物有哪些?

目前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粘液溶解剂三类。

做雾化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治疗前注意清除油性面霜,因其可能会在雾化治疗过程正造成更多的药物被面部吸附。

2、治疗前尽量避免禁食,以免气雾刺激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口腔分泌物较多者应及时清除,因其可能增加气道阻力导致药物更多的停留在口腔内,同时还可能将口腔的病菌带入下呼吸道加重感染。

4、鼻腔分泌物较多者,可先冲洗鼻腔再雾化。

5、雾化治疗时,做好选择坐位或半坐卧位,有利于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6、小儿哭闹时吸气短促,药物微粒主要留存在口腔咽部,不易到达肺部,建议暂停治疗,待其安静后分散注意力或者等其入睡后再进行雾化治疗。

7、雾化结束后及时充分漱口,将口腔中残留的药物去除,年幼的儿童可用棉签擦拭口腔,再适当喂水,特别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后,减少局部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8、治疗后,注意配合拍背排痰,促进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第六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