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我喊你你听不到啊!”可爱的乔治一语成名,网友调侃:姑姑耳朵又不聋,被你喊得都要去看医生了。
乔治关心姑姑,姑姑也关心乔治。作为长辈,对孩子的爱有的内敛,有的深沉,但所有疼爱孩子的长辈都害怕孩子生病,看到娃儿一言不合的小咳嗽、小发烧、肚子痛痛,都巴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
所以,不少家长在平时都会非常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
看看眼睛红不红,用眼太久小心近视!
看看鼻子堵不堵,如果感冒药尽快用药!
看看牙齿齐不齐,正畸、涂氟、窝沟封闭,一样不能忘!
不过,有一个地方常常被家长所忽视,甚至不知道怎样正确的保护——那就是耳朵。
“323”攻坚出生缺陷防治行动中,耳聋患儿的防治是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湖北省出生缺陷防治中心,省妇幼耳鼻喉科专家们就带大家一起来聊聊,关于耳健康的那些事!
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耳聋程度有轻重之分,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导致终生残疾的重要问题之一。
据统计,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2780万人,其中0-6岁的儿童患者13.7万人,每年至少新生2万名左右听力残疾儿童。
先天及后天的许多因素最终都可能引起耳聋。如先天性的遗传因素、耳畸形、孕期母体环境影响、妊娠分娩过程中的感染等,而后天性因素包括耳毒性药物、耳外伤、耳部病变、噪音等。
为了帮助耳聋患者听见声音,人工耳蜗诞生了。
人工耳蜗是一种先进的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耳聋患者的听觉功能。
曾有成功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在第一次听到世界的声音时说:“妈妈,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那么,哪些人可以选择植入人工耳蜗呢?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 2013年),按照语前聋(学说话之前聋的)和语后聋(学说话之后聋的),选择人工耳蜗植入的标准如下:
-- 语前聋患者的选择标准 --
★ 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6岁。一般来说,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目前并不建议为6个月以下的患儿植入人工耳蜗,但如果是由于发生脑膜炎导致的耳聋,时间过长会面临耳蜗骨化的风险,建议在手术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由于6岁以上儿童听觉言语的中枢发育基本终止了,所以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言语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史,这样人工耳蜗开始工作后有听力基础的患者才能理解耳蜗所发出的声音。
★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经综合听力学评估,重度聋患儿配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应行人工耳蜗植入;极重度聋患儿可考虑直接行人工耳蜗植入。
★无手术禁忌证。
★监护人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具备听觉言语康复教育的条件。
-- 语后聋患者的选择标准 --
★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
★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
★无手术禁忌证。
★植入者本人和/或监护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耳廓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疾病,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皮肤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耳畸形。这种病一般从孩子出生后就能发现,根据畸形的情况和部位不同,分为结构畸形与形态畸形两种。
一般来说,除非是结构畸形并伴有外耳道闭锁或中耳畸形,可能会影响娃娃的听力,一般情况下,耳廓畸形不会对娃娃听力有影响。
不少人发现宝宝耳朵形状奇怪也不以为意,觉得捏一捏、压一压就好了;还有人觉得耳朵形状丑点,但只要不影响听力也无妨,等长大了矫正也不迟。
其实,耳廓畸形是可以在早期进行矫正的,而且越早矫正效果越好,并非只能手术治疗。
宝宝出生后2-15天内:
(15天宝宝矫正效果)
这是矫正耳朵的“黄金时段”!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的72小时内 ,体内含有高浓度的游离母体雌激素,而耳软骨中的透明质酸含量受到雌激素水平高低的影响,使耳朵具有较高的可塑性。
宝宝出生6周内:
(2个月宝宝矫正效果)
游离母体雌激素会在宝宝出生后6周内衰减至正常水平,所以耳廓形态畸形可以在这段时间通过力学矫正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时的矫正难度低、稳定性好、时间短,治疗效果也很好,一般2-4周左右就能得到明显改善。早产儿也同样适用这一最佳时间窗。
宝宝出生后6周-6个月内:
虽然这个时间段的宝宝也可以使用矫正器,但由于耳廓软骨已经逐渐变硬,矫正的成功率会受到影响,且矫正所需时间也更长。一般而言,2-6个月的宝宝,治疗周期将延长至4-6周,且矫正效果受到明显影响甚至无效。
手术前
手术后
●部分二度耳畸形可以在新生儿期进行手术治疗+矫正治疗使孩子避免耳再造手术。
急性中耳炎是儿童中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孩子可有剧烈耳痛,耳痛减轻或消失后会出现耳流脓等症状,同时可以伴有如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
有数据表明,62%的一岁以内儿童和83%的三岁以内儿童至少曾经历过一次急性中耳炎。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呢?这是因为儿童咽鼓管短而宽,并且开口处位置低。成人的咽鼓管从鼓室到咽口,与水平面约成45度角倾斜,儿童则为30度,且短又宽,咽部感染更容易进入鼓室。感冒时,病菌可以通过开放的咽鼓管口进入耳朵(鼓室),从而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会损害听力,还可能造成耳聋。万一发生感染扩散,还会导致面瘫,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
那么,如何预防儿童中耳炎呢?✦
①增强宝宝体质,防上呼吸道感染是预防中耳炎的最为重要的一招。
②注意外耳道卫生,不要使用不洁器具挖耳,避免污水入耳。
③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6个月内怀抱式喂养,避免仰卧式奶瓶。
④帮孩子学会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家长尽量避免给孩子挖耳屎。
⑤平时注意耳健康,看电视声音不要过大,少带耳机,感冒时观察孩子有无耳痛、流脓表现。
⑥积极处理鼻腔鼻咽病变,孩子若有夜眠打鼾等表现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等疾病。
⑦患儿出现耳痛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尽早去医院确诊,早治疗,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大多数人都觉得听力损伤离自己很远,要么是耳朵生病,要么是掏耳朵把耳膜戳破了,不然听力怎么会损伤?
202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发布的首份《世界听力报告》中提到: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未来30年,听力受损者的人数可能会增加1.5倍以上,超过7亿人可能会经历中度或更严重的听力损失。
其实,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存在着因过度使用耳机而影响听力的共性问题。
据《世界听力报告》统计,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12-35岁)由于暴露于娱乐环境中的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9亿多人出现残疾性听力损失。
同年的《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中也提出:“青少年群体普遍长期使用耳机等不良用耳习惯成了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且未得到广泛重视。”
所以说,只要是音量大的声音,不管是音乐声还是吵架声,都算是对听力有害的噪音!
“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听力损伤呢?”
“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表现吧!”
① 耳鸣。取下耳机,听到的不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而是“嘤嘤嘤”的声音。
②戴耳机突然把音量开得很大后,摘下耳机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
③取下耳机后,耳朵出现黄色分泌物、耳朵痒等症状。
“除了戴耳机,还有哪些坏习惯会损伤听力呢?”
“下边这些坏习惯也要尽量规避哦!”
①长时间打电话,尤其一打电话超过1小时的那种!
②自己乱掏耳朵。
③用力擤鼻涕,如果把鼻涕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也可能导致听力问题哦!
④熬夜。反正医院门诊总会时不时收治一批因为熬夜导致突聋的病人。
本文科学性经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