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现代产后康复技术和设备,对妇女产后身体和生殖器官出现的变化进行主动性的康复治疗,提高产妇的健康保健水平和生活质量。
产前护理
1.通过孕期健康教育,可以让孕妇了解怀孕、分娩的过程,接受先进的生育理念,消除紧张和恐惧感,保持良好的心态,为自然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讲解并练习孕期球操和产后瑜伽,提前锻炼盆底肌肉提高自然分娩率,让其更好的配合分娩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3.孕期就开始宣教产后康复:母乳喂养知识、技巧的讲解。
产后康复护理
(一)母乳喂养
按产褥期护理常规提供乳房护理,产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有效地促进产妇体内垂体泌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量增多。还可促进血液循环,疏通乳腺管阻塞,降低乳腺炎和乳腺增生的发生率。因产妇伤口疼痛活动不便,需协助产妇喂奶及疏通乳腺,尽量采取舒适体位。手把手教会产妇和家属挤奶方法,同时要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心理疏导。
(二)预防产后出血
1.适当按摩子宫: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2.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仔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如发现阴道大量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查明出血原因,对症处理。
3.预防晚期产后出血,产后1-2周晚期出血最多见。产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避免胎盘残留。正常情况下,恶露10天内会从暗红色变为淡黄色,分娩后两周变为白色,4~6周会停止,若超过4个星期还有暗红色的分泌物或产后两个月恶露量仍很多,并有臭味时,应到医院检查子宫复旧是否不佳,或子宫腔内残留有胎盘、胎膜,或合并有感染
(三)产后尿潴留
产后尽早下床解小便,3~4小时应及时排尿,多饮水促进排尿,解除肌肉紧张,防止外阴、尿道水肿及泌尿系感染。
(四)饮食
1.产后的营养应是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营养全面、食物搭配合理、多样化、不偏食。
2.产后头2天因产妇的消化能力弱,可给易消化、不油腻的食物和汤水,促进乳汁分泌。产后3-4天不要急于喝过多的汤,避免乳房乳汁过度淤胀。适当吃些粗粮、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补铁补钙,以保证营养均衡,促进母亲康复并给婴儿充足的乳汁。
(五)伤口护理
产后会阴有轻度水肿,多在产后2-3天自行消退,如有会阴切口或撕裂修补术后均在约3-5天愈合。在此过程中,如伤口疼痛严重会阴每天2次,用0.5%活力碘会阴擦洗50%硫酸镁湿热敷,红外线烤灯照射消炎消肿,促伤口干燥愈合。如切口疼痛剧烈或产妇有肛门坠胀感,应及时报告医生。如遇到切口感染或愈合不佳,可在产后7-10天起给予活力碘或高锰酸钾坐浴。产后勤洗勤换,防止会阴处伤口感染。
(六)产后痔疮
孕产妇是痔疮四大高发人群之一。妊娠期间,孕妇的直肠受子宫挤压而向后弯曲,造成大便困难,易产生痔疮。再加之产后,产妇的肠道蠕动减慢、会阴疼痛的原因产妇又不敢用力大便、产后活动少、容易发生便秘等原因,致使产后痔疮频发。个别产妇在分娩的时候由于用力过度,还可能造成肛门局部的痔静脉回流障碍,也会引起痔疮。
1.产后初期多喝水,早下床活动,这样可以增强肠道的蠕动,保持大便的通畅,预防便秘。
2.产后饮食要搭配科学,常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纤维质的食物,不要吃辛辣易上火的食物。
3.产后坚持做提肛运动和盆底肌肉锻炼,每天至少做20次,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痔疮,还可刺激子宫的收缩,促进子宫的恢复。
4.产后要勤洗澡,勤换内裤,这样既可以保证肛门的清洁,又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外痔。
5.产后三天之内一定要排一次大便,若不能及时排便,要借助开塞露润滑粪便,避免干燥的大便排出时撕伤肛管皮肤而发生肛裂
(七)缓解疼痛
产妇会感到切口疼痛,耐心向产妇解释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疼痛的规律,教会产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疼痛;给产妇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促进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一般产后2-3日疼痛可缓解。
(八)形体恢复
妈妈在临产时盆腔的肌肉和韧带都会充分延伸,为宝宝的出生做好产道准备,所以即使进行剖宫产的妈妈,其阴道也会有松弛现象。提肛运动和收缩运动有效地促使松驰的肌体产生独特的收缩,恢复紧张度和弹性。产后不宜做剧烈运动,但简单的健美操和瑜伽利于产后消除腹部松弛,也有利于产后恢复。
(九)哺乳期避孕
产后42天,若恶露已干净,会阴伤口无不适,一般可以恢复性生活。产后从第一次性生活开始就应该采取避孕措施,以男性避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