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 亿,其中学生占25.4%,为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群体。
据2017年上海市疾控中心“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在调查前7天内曾经上网的学生近90%,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及以上的学生达10%。
互联网已成为儿童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上冲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但由于 孩子自控力差,辨别力也不强,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陷入成瘾的境地。
研究发现每周越经常使用网络社交、网络游戏和网络交易功能,就越容易网络成瘾,而有调查 显示青少年上网偏重娱乐类应用,网络游戏使用突出,青少年上网目的占前3位的分别是多媒体娱 乐、聊天、玩游戏。
什么是“网瘾”呢?
网络成瘾症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而导致个体 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心理疾病。
网络成瘾者会出现以下危害:
健康问题
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易导致视疲劳、干眼症、视力下降甚至视网膜剥离;而由于长时间低头或 维持同一个姿势还可导致颈腰部疾病,脊柱弯曲异常;由于长时间上网,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兴奋状 态,日常生活节律被打破,饮食不规律,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还会影响生长发育,诱发肥 胖、高血压、胃肠道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疾病。
认知行为改变
长时间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使认知行为发生很大变 化。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越来越差,无法集中思想学习,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
人际交往淡化,情感疏离
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但也使人的情感产生距离。由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互联 网,过度的依赖网络社交,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情绪也变得低落、沮丧、没有自信,社会适应能 力越来越差,朋友越来越少。
容易偏离道德规范
由于网上活动的虚拟性与匿名性,使人敢于大胆地做平时在线下不敢做的事,这样容易出现一 些不道德、不正当甚至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如浏览色情网站、网络暴力、利用黑客攻击网站、盗取 个人信息等。
如何界定“网络成瘾倾向”?
并非所有人上网都会有成瘾行为,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 测系统”定义,当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的上网时间≥4小时且至少同时出现下列情形中的4 条,即有网络成瘾倾向。
经常上网,即使不上网,脑中也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情;
一旦不能上网,就感到不舒服或不愿意干别的事,上网之后可以缓解; 为得到满足感增加上网时间;
因为上网而对其他娱乐活动(爱好、会见朋友等)失去了兴趣; 多次想停止上网,但总不能控制自己;
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
向家长或老师、同学隐瞒自己上网的事实;
明知会导致睡眠不足、上课迟到、与父母争执等负面后果,还是继续上网; 为了逃避现实、摆脱自己的困境或郁闷、无助、焦虑情绪而上网。
如何才能防止患上“网瘾”呢?
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来临,家长更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以身作则,作好表率作用,督促、引 导孩子上网时有节制,有选择地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正确利用网络,使之真正成为孩子 学习的好帮手。
合理安排时间
掌握好学习时间和上网时间对学龄期儿童和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学生来说很重要,当因上网 时间长而影响到学习时,要减少上网时间,增加学习时间。
合理安排活动
有些网络成瘾的学生不是真正对上网感兴趣,而是因为对人际交往、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的处 理上出现困难的结果。因此,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社会活动、学校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代替上网行为。
认知行为治疗
首先要对有成瘾倾向的儿童讲明其行为的意义,上网玩电脑手机对自己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他们认识上网行为与其他儿童学习行为的不同之处、优缺点,通过儿童对自 己行为认识的改变,促进行为发生变化。
解决已面临的问题
如果是因为儿童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产生回避行为,则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如减轻学习压力、缓和家庭冲突等。莫让虚拟世界代替现实生活,帮助孩子回归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