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热fufu的天气,警惕身体发出的 “中暑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武汉市东湖医院

七月盛夏,烈日炎炎,多地出现“史上最热一天”。高温下的你,是否曾感到头晕眼花、心跳加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不适,可能是身体在发出中暑预警。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二、中暑的症状

(一)先兆中暑。可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等症状;但只要改善环境,并且得到适当休息,症状就会有所改善。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三)重度中暑。重度中暑症状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型,但临床上常难以严格区分,可多种类型混合存在。

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劳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患者意识清楚,体温无明显升高。

2.热衰竭:此型最常见,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表现为大汗淋漓、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增快、肌痉挛、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等。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两型。

(1)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于高温、高湿、无风天气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健康年轻人,由于机体产热过多,散热不良而引起。严重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患者体温高可达40~42摄氏度。

(3)强调一下!热射病一般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度中暑”等情况。

 

三、中暑了,怎么办?

1.立即将中暑人员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协助患者松解或脱去外衣,平卧休息;

2.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帮助降温,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淡盐水。降温以患者感到凉爽舒适为宜。

3.一般对于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对疑为重度中暑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四、如何预防中暑

1.及时补充水分:在高温下,人体大量消耗水分,因此,补水是防高温的核心任务。每天多喝水不仅能及时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还能帮助调节体温。

2.穿搭有技巧:穿衣时,建议优先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出门务必配备防晒霜、遮阳伞和小风扇等装备。

3.常备中暑药:如需较长时间外出时,别忘了在包包里备上一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4.避免封闭环境:高温天气,切记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或通风较差的阳光房内。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东湖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