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睫毛倒着长“戳”眼睛?千万别乱拔
发布时间:2025-07-30 来源:武汉协和医院

睫毛本是眼睛的“守护者”能阻挡灰尘和异物侵入,但当睫毛倒着长,戳进眼睛里就要当心啦!为什么会长倒睫呢?倒睫有什么危害?能不能手动拔掉?到底应该如何治疗呢?

倒睫是怎么一回事?

睫毛是我们眼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阻挡灰尘和异物、防止强光刺激、感知危险信号、保持眼部湿润、增强面部美感等作用。

倒睫,是指睫毛异常朝向眼球生长,摩擦角膜,导致炎症、角膜溃疡甚至失明。这种异常生长的睫毛就像一根根“小刺”,不断刺激着眼睛,给患者带来不适。

什么原因会导致倒睫?

倒睫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

先天性因素

在儿童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睑内翻,孩子的鼻梁发育较晚,眼睑发育异常,眼睑内翻,导致睫毛向内生长。先天性睑内翻多发生于婴幼儿,仅限于下脸,多见于内眦部。由于下脸皮肤过多、睑缘及睑板前轮匝肌肥厚造成的睑缘内翻。

退行性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老年人也可能出现倒睫,这主要是因为皮肤、下睑缩肌和眶膈逐渐松弛无力,减弱了对抗睑板前轮匝肌收縮时使睑缘内翻的力量,而上脸的提上脸肌腱膜和Müller肌要比下睑缩肌强大有力,因此退行性睑内翻很少发生在上睑。

其他因素

此外,眼部外伤、眼部炎症或者瘢痕挛缩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倒睫的发生。由于结膜或睑板的瘢痕收缩,使睑缘内卷所致。其病因常见严重沙眼的后遗症、结膜天疱疮、白喉性结膜炎、睑结膜及睑板的化学烧伤、外伤,以及肿瘤切除术后等。

倒睫有什么危害?

眼部不适、疼痛

倒睫患者通常会感到眼睛疼痛、异物感明显,好像有沙子进了眼睛。同时,眼睛还会频繁流泪,尤其是在强光下或者遇到风时,症状会更加明显。患者对光线特别敏感,强光下会感到刺痛或不适。

结膜充血

由于睫毛的持续刺激和眼部的炎症反应,眼睛会出现充血现象,并且出现眼部钝痛或刺痛。

视力损伤

长期倒睫可能导致角膜上皮损伤,影响视力。长期倒睫所致的角膜损伤可能导致角膜瘢痕形成,进一步影响视力。婴幼儿时期发生倒睫可能导致散光,进而引发弱视。

分泌物增多

如果孩子有倒睫,可能会因为眼睛疼痛而频繁揉眼,这不仅会加重症状,还可能引发眼部感染,导致眼部分泌物增多。

倒睫如何治疗?

倒睫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倒睫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保守观察

先天性睑内翻,随着患者年龄增大以及鼻梁的渐渐发育常,可逐渐好转,而且由于幼儿的睫毛相对较稀软,虽触及角膜,但是刺激性症状较小,因此,不必急于手术治疗,可以用人工泪液缓解角膜刺激症状。对于继发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眼水,定期复查角膜情况。

物理拔除

如果只是少数几根睫毛生长异常,可以采用拔除睫毛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多次拔除会导致倒睫变得更粗硬,而且在拔除倒睫时常会留下一些锐利的根部,可能导致结膜角膜刺激症状加重。

胶布粘牵

对于轻度的先天性睑内翻以及痉挛性睑内翻倒睫,可用胶布粘牵法来矫正。具体方法:用胶布条上端粘在下睑中央近睑缘下方的皮肤,向下牵拉睑缘,使其外转,睫毛离开角膜。胶布条下端粘在面颊部,每日更换,直至痊愈。

手术矫正

如果倒睫比较严重,或者拔除睫毛后反复发作,或者5~ 6岁时仍有内翻倒睫的患儿,在角膜刺激症状明显时,可考虑手术矫正。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矫正眼睑的位置,使睫毛能够正常向外生长,一般不会影响视力。

手术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电解法、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法、眼轮匝肌缩短术、下睑缩肌腱膜修复术、睑板楔形切除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案。

单眼倒睫手术后是否会引发“大小眼”现象,是许多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对于下睑倒睫手术,眼睛大小的变化通常不明显。如果是上睑倒睫手术,术后可能会出现双眼皮形态的改变,甚至眼睛看起来会稍微变大。

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对眼睑组织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双眼皮的形态。术后眼睑的肿胀和瘢痕形成,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眼睛大小不对称,但这种不对称,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轻。一般情况下,术后1到3个月,眼睑的肿胀会逐渐消退,瘢痕也会逐渐软化和淡化。

大家要重视倒睫引起的眼部疾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爱护眼睛,让清晰的世界触手可及。

 

参考文献

[1]Ferreira IS, Bernardes TF, Bonfioli AA. Trichiasis. Semin Ophthalmol. 2010;25(3):66-71.

[2] Flueckiger RM, Courtright P, Abdala M,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trichiasis in 2016. PLoS Negl Trop Dis. 2019;13(11):e0007835. Published 2019 Nov 25.

[3] Mwangi G, Courtright P, Solomon AW. National approaches to trichiasis surgical follow-up, outcome assessment and surgeon audit in trachoma-endemic countries in Africa. Br J Ophthalmol. 2021;105(7):904-908.

[4] Solomon AW, Burton MJ, Gower EW, et al. Trachoma. Nat Rev Dis Primers. 2022;8(1):32. Published 2022 May 26.

[5] Gower EW, Munoz B, Rajak S, et al. Pre-operative trichiatic eyelash pattern predicts post-operative trachomatous trichiasis. PLoS Negl Trop Dis. 2019;13(10):e0007637. Published 2019 Oct 7.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协和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