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孩子右腹剧痛别大意!出现这三个症状,可能是阑尾炎
发布时间:2025-07-30 来源:武汉协和医院

春节刚过,许多人因为过年期间大鱼大肉导致肠胃不舒服,甚至有些误吃了放了很久的食物导致细菌感染出现阑尾炎。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许多人可能听说过它,甚至有人认为最好早点割阑尾,事实真的如此吗?相较于成年人,小朋友也容易高发阑尾炎,小儿阑尾炎有哪些常见症状?与成人阑尾炎有哪些区别?必须要手术吗?听听小儿外科专家的建议!

一、什么是小儿阑尾炎?

阑尾位于盲肠末端,是由于阑尾的粪便潴留、感染等因素导致其发炎而产生的一种急性腹痛疾病。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是小儿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15%-20%)。穿孔率可高达40%,有研究表明男孩较女孩发生阑尾穿孔几率更高,女孩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则更高。

二、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阑尾发炎?

儿童自身生理因素:小儿阑尾管腔窄小和位置异常易造成曲折、扭转,或由于粪石、异物、寄生虫、阑尾壁淋巴滤泡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增厚等堵塞阑尾腔,引发细菌感染,最终导致阑尾发炎、化脓、穿孔。

细菌感染:胃肠道感染或临近的其他器官感染,细菌可波及阑尾导致发炎;身体其他感染细菌可经血液循环到达阑尾壁内导致发炎。

免疫力下降:阑尾是淋巴器官,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血液中的细菌滞留于阑尾壁,不能及时清除。因此,每当季节交替儿童呼吸道感染明显增加时,可观察到儿童阑尾炎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神经反射失调:精神、环境因素可使阑尾肌肉、血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加重阑尾管腔的梗阻。因此高度紧张时导致的痉挛是阑尾发炎的重要诱因之一。

三、如何判断孩子阑尾是不是发炎了?

腹痛:通常为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从脐部开始,数小时后渐转移至右下腹部,持续性钝痛并加重。婴幼儿表现为哭闹、呻吟、拒食。

恶心、呕吐:恶心、腹泻、呕吐、脱水、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由于阑尾炎刺激胃肠痉挛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常为胃内容物(既往吃的食物)。

发热:初为38℃,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晚期全身中毒症状重时可出现体温不升。

其他:如果孩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高于正常数值;如果腹腔超声或CT提示阑尾肿胀、增粗、粪石嵌顿、腹腔积液等。

若出现以上符合的条件,各位家长也不必惊慌,及时送到医院就诊!

四、小儿阑尾炎与成人有何不同?

发病率较成人低,新生儿罕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6-12岁达发病高峰。

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小儿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腹痛的部位和程度,可能仅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拒食等。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而且因其发育特点,小儿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出现早、较成人更为多见,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病情发展快、全身症状重:小儿阑尾壁薄,网膜短难以包裹,炎症发展快、不易局限,阑尾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化脓、穿孔,若不能及时诊治,可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肝脓肿、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感染性休克,其死亡率可达2%-3%。

患儿从发病到穿孔通常仅需24小时左右,严重者6-8小时即可出现。

五、阑尾炎必须手术吗?

不是所有的阑尾炎都要做手术,部分不严重的阑尾炎早期可通过禁食、补液、抗感染等手段保守治疗。但是如果小朋友年龄越小,并且有明显的高热,下腹部固定压痛、肌紧张等症状,多数就需要手术治疗。

若同时满足以下5条:症状持续时间较长(≥2天)、发热(腋温≥38.0℃)、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3.46 mg/dL)、影像学显示阑尾粪石、腹水,那么93.3%会出现阑尾穿孔,因此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请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

六、总结

预防小儿阑尾炎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同时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如腹痛由脐周转移到右下腹、伴有腹泻等,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Cameron D B, Williams R, Geng Y, et al. Time to appendectomy for acute appendicitis: A systematic review[J]. J Pediatr Surg, 2018,53(3):396-405.

[2]Podda M, Gerardi C, Cillara N, et al.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Appendectomy for Un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nn Surg, 2019,270(6):1028-1040.

[3]Miyauchi H, Okata Y, Hatakeyama T, et al. Analysis of predictive factors for perforated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J]. Pediatr Int, 2020,62(6):711-715.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协和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