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每个型别下面又有很多亚型。近年来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每年的优势流感毒株都不一样。
二、哪些人群较为易感?
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感染发病。
三、临床表现有哪些?
流感潜伏期一般1-7天,多为2-4天。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病情严重的常伴有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炎,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四、与普通感冒有哪些区别?
普通感冒 | 流行性感冒 | |
俗称 | 上感(上呼吸道感染)、伤风、急性鼻炎等 | 流感 |
病因 | 病毒为主(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少数由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或支原体引起 | 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 |
传染性 | 有,经喷嚏、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 有,通过接触或空气飞沫传播。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引发大流行 |
潜伏期 | 短,1天左右 | 稍长,1-7天,一般2-4天 |
高发季节 |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北方以冬季为主,南方则为冬夏两季 |
发病频率 | 可一年多次 | 一年一般不会多次 |
主要症状 | 上呼吸道炎症为主,如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严重者会发热、头痛 | 以全身症状为主,如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以及眼结膜炎 |
并发症 | 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少数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 | 年老体弱者易并发肺炎、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易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
治疗 | 休息、对症治疗(镇咳、化痰)为主,症状不严重时一般不需服用抗生素 | 应尽快服用抗流感病毒的专门药物,并辅助以对症治疗 |
是否能用疫苗预防 | 不能。应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 可通过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
五、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
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六、得过流感就可以高枕无忧吗?
按理来说,刚得过流感的人短时间内不会再次感染同型别流感病毒,但是也不可以高枕无忧,主要原因是:
流感病毒的感染力很强,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后就可以发病。
流感病毒型别多,亚型更多,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感染了一个型别的流感后,还是可能患其他型别的流感。而且如果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则使感染过同型流感的人也会再次发病。
人感染流感病毒以后,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保持时间短,一般仅维持半年左右,所以再次感染流感病毒后也会再次发病。
七、如何预防流感?
(一)日常生活中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勤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如大型商场、地铁等),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二)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儿童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三)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但不可滥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四)规范隔离
流感的暴发流行常以托幼机构、学校等为主要场所,除科学停班停课外,患儿还应隔离治疗,直至痊愈后方可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