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攀升,营养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2015~2017年中国研究显示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
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
饮食受限: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困扰
通过观察周围的糖尿病患者不难发现,“饮食控制”常是他们的心头难题。不少患者因担心血糖升高而刻意少吃,甚至极端到不吃主食。但过度限制饮食不仅不利于血糖稳定,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可达46%,老年患者中这一问题更为严重。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可能带来多重不良后果
低血糖风险: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易引发低血糖。
饥饿性酮症:长期摄食不足,身体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增加酮症风险。肌肉流失与肌少症:营养不良导致肌肉合成减少,肌少症发生风险升高。
免疫力下降:营养素缺乏会影响消化、吸收和代谢,间接削弱免疫系统。
预防糖尿病营养不良,三招科学应对
1、平衡膳食,保证营养充足
膳食管理是控糖核心,需遵循“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原则,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确保每日能量和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铬、锌、硒、镁、铁、锰等)摄入达标。建议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餐次,必要时可通过加餐预防低血糖。
2、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调节情绪并增加肌肉量。推荐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餐后,且中等强度运动占比不低于50%。
3、个性化营养干预
若已出现消瘦或营养不良,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增加能量和蛋白质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促进肌肉合成,逐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科学控糖,从关注营养开始
糖尿病患者需走出“过度节食”的误区,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兼顾血糖控制与营养均衡,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江岸区疾控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