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已有人中招!这种常见野生蘑菇,吃了直接进ICU
发布时间:2025-09-24 来源:武汉金银潭医院

日前,一名年过6旬的金女士(化名)食用了在自家小区采摘的蘑菇后,出现呕吐、腹泻、手足麻木、全身发冷、头晕、头疼等症状,与她一同进食的三人也出现了轻度的吐泻症状,送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金银潭医院急诊科就诊。

家属将蘑菇送至医院后,经辨认为大青褶伞。该蘑菇多生长于野外,在家中花盆里、食用菌腐殖土中也能生长。有剧毒,内含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和溶血四种毒素,食用后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被形象地称为“ICU菇”——吃了就进ICU。其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经过ICU团队的紧急救治,金女士逐渐好转,目前已康复出院。

图为大青褶伞

‌如何识别?

⚠️必看!三秒识别法⚠️

✅伞盖:纯白底色+褐色鳞片(像撒了咖啡渣)

✅菌柄:中部膨大+白色菌环(像戴了项链)

✅出没地:草坪/菜园/垃圾堆/玉米地/甚至花盆里!但是,鉴别有毒的蘑菇不是重点,重点是不要吃野生蘑菇!

‌中毒症状主要症状:引起胃肠道反应,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患者可伴有焦虑、发汗、畏寒和心跳加速等。严重情况: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催吐‌:误食后应迅速进行催吐等自救措施。

保留样本‌:及时保存未食用烹饪的菌体或拍照,毒蘑菇的样本或图片将有助于鉴定和指导救治工作。

立即就医:一旦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详细说明毒蘑菇的进食量和食用时间。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切记:野生蘑菇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毒性也千差万别、毒蘑菇即使晒干或者高温烹煮后、其毒性依然不会减弱、预防毒蘑菇中毒,应遵循不买、不采、不食三不原则。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金银潭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