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夏季高温,易患这些皮肤病,正确防治助您清凉一夏
发布时间:2025-07-03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

烈日炎炎的夏季,人体的皮肤毛孔开泄,代谢加速,是一年中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人们衣衫单薄,裸露在外面的皮肤面积增多,更容易受到各种真菌、细菌感染,瘙痒难耐、发红起泡。作为多种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夏季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病”上身。那么在这个时节最常见皮肤病有哪些呢?该如何做好日常的防护措施?

夏季皮炎

夏季皮炎是由于气候炎热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常在6~8月份发病,成人多见。

这是因为人体汗液不易蒸发,可造成汗管阻塞,汗液排泄不畅,引起丘疹、皮下深层水疱,并导致剧烈瘙痒。

皮损对称发生于躯干、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甚。表现为大片鲜红色斑,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久之皮肤粗糙增厚。

防治建议

1、夏季穿衣首选透气性好、吸汗、样式宽松的棉布衣服,不宜穿闷气、不通风的衣裤;

2、尽量保持身处环境温度的凉爽,通风散热,减少受热,注意降温,出汗后及时清洗;

3、可以自行外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汗出后可以少量扑粉。

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主要是指接触隐翅虫体液之后局部皮肤上出现一些皮疹,引起一些急性的刺激性反应,容易发生在颈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搔抓或者用手拍死挤压隐翅虫后,毒液就会释放出来,在接触部位出现一些点状或者片状、条索状的红斑,伴有瘙痒,有的患者会出现灼热、疼痛感,可以进行抗过敏、止痒治疗。

防治建议

1、发现隐翅虫(飞蚂蚁)不要用手或其他物品拍打,应轻轻将它驱赶走;

2、发现后可以予以清水或肥皂水轻柔冲洗局部,去除虫体汁液残留。

3、外用药物可选生理盐水,黄柏液,2%硼酸溶液等湿敷,外擦糖皮质激素软膏,必要时可内服抗组胺药。

4、有脓疱、红肿、糜烂时,加用抗生素类药膏减轻刺激及抗炎治疗。必要时加用激素类药物提高疗效。

日晒伤

日晒伤又称日光性皮炎、日光水肿或日晒红斑,是由过量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导致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疼痛和/或瘙痒症状。

最易出现日晒伤的部位为胸背部、四肢、面颈部及手足背部,根据皮肤反应的轻重可分为一度晒伤和二度晒伤。

•一度晒伤:

皮肤暴露于过量紫外线辐照后3-5小时,皮肤出现红斑、肿胀,并伴有灼热及痛痒感,局部皮肤对热及机械刺激敏感性增高。日晒红斑表现为肉眼可见且边界清晰的淡红色、鲜红色或深红色斑疹,分为即时性红斑和延迟性红斑。

•二度晒伤:

较严重的日晒伤除了红肿症状外,还可出现皮肤水疱、大疱,伴剧烈灼痛感,达到浅Ⅱ度烧伤。这些症状会在7-10天内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但不留瘢痕。严重的日晒伤患者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甚至中暑及休克。严重日晒伤症状通常不会即刻出现,而是发生在日晒后的12-24小时内。

防治建议

1、夏季外出应做好防护,特别是在海边或是准备参加水上活动时,不仅应该搽防晒霜,还应该做好遮蔽,比如穿长袖泳衣或防晒衣;

2、晒后可以予晒后修护凝胶,但使用前应注意成分,不应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修护凝胶;

3、红肿刺痛明显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采用复方黄柏液湿敷。

丹毒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丹毒好发于下肢部位,四季皆有,但闷热、潮湿的夏季尤为多发。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睡眠少、食欲不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加之,蚊虫叮咬增多,皮肤受伤破损概率变大,夏季脚气加重,更易诱发丹毒。

丹毒一般不会传染,但由于皮肤组织愈合能力变差,脚气得不到彻底治愈,如果不系统治疗,急性丹毒会形成慢性丹毒,愈后容易反复发作。

防治建议

1、有足癣应该及时足量足疗程治疗,并积极预防复发;

2、夏季的温度、湿度很适合真菌生长,尤其梅雨季节尽量不要涉水,更要注意勤换鞋袜,洗脚后擦干净脚趾和脚丫,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不用公用拖鞋、足盆等,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出现可疑丹毒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并抬高患肢,帮助淋巴回流,减轻肿胀疼痛。

4、丹毒的发生与抵抗力下降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中医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