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土拨鼠被《哪吒2》带火了!医生提醒,切忌亲密接触哦
发布时间:2025-06-23 来源:武汉市汉口医院

《哪吒2》中经典台词“还吃,收你们来了”深受小朋友喜爱,土拨鼠虽然呆萌可爱,但千万不要随意触摸投喂哦,更不要像哪吒一样去“收服”,毕竟我们可是肉体凡胎哦。而且,你知道吗?野生土拨鼠虽萌,但它们身上可能携带着可怕的鼠疫哦。

那么,鼠疫是如何传播的?为何会致命?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土拨鼠又名旱獭,作为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旱獭身上潜藏着我国甲类传染病——鼠疫。

旱獭?土拨鼠?傻傻分不清楚?

我国分布有4种旱獭:灰旱獭、长尾旱獭、西伯利亚旱獭和喜马拉雅旱獭。大家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咆哮“土拨鼠”,其实就是喜马拉雅旱獭。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

一旦感染,患者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包括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病死后尸体表现出紫黑色,因此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中世纪这种病曾席卷欧洲,造成2000多万人死亡。若不加以治疗,鼠疫的病死率为30%-100%。目前已有抗生素能有效治疗鼠疫,早期应用可极大降低病死率。

那么,鼠疫是如何传播的呢?

一、传染源

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

1.鼠疫染疫动物

近年鼠疫传播案例大多与旱獭有关

2009年7月,青海省某地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造成3人死亡,共有患者12人,疫源是一只野生旱獭;

2012年9月,四川省某地村民食用一只旱獭后感染鼠疫死亡;

2023年8月,内蒙古某地报告1例鼠疫确诊病例,相关部门称该病例接触野生动物导致感染。

2.鼠疫患者

人类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或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原发性肺鼠疫。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具有传染性。

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

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二、传染途径

1.媒介传播:主要通过跳蚤吸血进行传播。

2.接触传播: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细菌经手部伤口进入人体,通过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3.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过呼吸、咳嗽可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极易感染他人。

感染鼠疫后的症状有哪些?

鼠疫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肺型鼠疫、眼型鼠疫、肠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脑膜炎型鼠疫。

各型鼠疫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鼠疫患者症状一般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1℃并持续高热状态、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患者眼睑结膜和球结膜会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如何预防鼠疫?

要及时报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以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急死患者。

要对患者做到就地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不要接触、剥食或携带鼠、野兔、狐狸、狼、流浪狗、流浪猫、黄羊、旱獭等动物。

不要在野外,尤其是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

不要接触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江岸区疾控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