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肺炎支原体科普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武汉市第六医院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P)是迄今发现的能在体外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不依靠活体细胞而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它既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属于支原体的一个类别,因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被称为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传染源:有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和没有症状的病原携带者。肺炎支原体传染性强,潜伏

期较长(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最易感染。

传播途径: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致病病原体,近距离接触感染者

或携带者有被感染的风险,但相处时间短的话,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小。肺炎支原体还可能发生粪口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以及通过接触带有支原体病原体的衣服、浴巾等物品的间接接触而传播,但是此种传播途径传染的概率较低。

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啥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也可发病。疾病初期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还可能伴有 头 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多数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为突出,大多数患儿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婴幼儿多伴有呼吸困难或喘息现象。

感染肺炎支原体一定会进展成肺炎吗?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咳嗽、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且具有自限性,少部分感染患儿会发展为肺炎。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儿童当中大约有10%~40%的孩子可能会发展成肺炎。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就说明是支原体感染吗?

不一定!如IgM抗体阳性可存在几个月甚至几年,抗体阳性也有可能是既往感染。抗体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

1、定性检测由阴性变为阳性,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

2、定量检测:抗体滴度越高提示感染的可能性越大。恢复期和急性期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时,可提示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如何规范治疗?

1、结合年龄、症状者虑可能支原体感染时,即使早期抗体检查阴性,也可以针对肺炎支原体治疗。

2、由于肺炎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所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这两类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是毫无作用的;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支原体。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轻症可根据医嘱口服阿奇霉素。

3、如有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治疗。

4、如患儿表现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考虑加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小剂量激素有时还是有好处的。

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如果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以后可能还会再次感染。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遵守呼吸道礼仪。日常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掩住口鼻,然后把用过的纸巾丢弃在带盖的垃圾桶里;如果没有纸巾,可用上袖或肘部遮挡后再咳嗽或打喷嚏,而不是用手遮挡。

疾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区活动。平时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要注意尽量别去人群密集的环境,平时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工作。

做好手卫生。严格洗手,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如果没有肥皂洗手液)和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双手。

注意气候变化。根据温度给孩子做好保暖,及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感冒。居家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增强体质,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例如瘦肉、动物肝脏、鸡蛋和牛奶等。同时也要全面加强维生素的补充,多吃胡萝卜、菠菜、西红柿、苹果、猕猴桃和芹菜等水果和蔬菜等。

加强身体锻炼。拥有一个好的体质,不仅可以预防支原体肺炎,还可以预防其他疾病。正常情况来说,小儿支原体肺炎传染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在这二胎、三胎的时代,家中一旦有一个孩子传染上肺炎支原体,一定要注意做好隔离工作,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率。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第六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