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当下,老年抑郁症这一隐匿的“杀手”在悄然威胁着众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常常被忽视。
案情回顾:75岁男子在家割腕自杀,被发现后拨打了120求救电话。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检查发现,老人左腕有明显锐器伤,还有活动性出血,而且情绪悲观,求生意志很弱。急救人员立即为他包扎处理伤口后送往医院处理,途中了解到,朱爷爷患有严重抑郁症,此前也曾有过自杀行为。
那么,老年抑郁症是什么?又有哪些表现?得了老年抑郁症该怎么办?武汉市东湖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潘淼提醒:警惕隐匿的“杀手”,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问题。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出现的持续情绪低落疾病。它可能由遗传、生理变化(如慢性病或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如退休或伴侣去世带来的失落感)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引起。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数据,全球约3.8%人口患有抑郁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5.7%;2019年国内研究显示,老年人抑郁障碍年患病率为3.8%。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老年抑郁症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尤其需要家人和社会的关注与理解。
春暖花开,在这个温暖的春天。约上好友一起去游玩吧,去欣赏户外美景。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早期发现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老年抑郁症的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增加以及认知功能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可能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明显表达出悲伤或绝望,而是通过身体症状来表现,如反复诉说自己身体多处不适。
因此,如果家里老人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焦虑烦躁、反复诉说自己身体不适、健忘迟钝、嗜睡或者睡眠差等情况,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
家人的帮助也很重要
作为家人,对待老人我们应该多倾听与陪伴,耐心倾听老人的感受,避免激烈的指责和忽视,以免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多给予情感支持,鼓励老人参与社交,帮助老人参与兴趣小组或社区活动。
保持居住空间温馨整洁,提升生活质量;协助老人进行各种慢性疾病的管理,监督用药,陪同入院检查,如果发现老人出现情绪问题,必要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东湖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