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开学心理科普系列之认识自我篇—— 从“自卑”中看到真实的自我, 才发现自己完整而美好
发布时间:2023-03-01 来源:武汉市精卫中心

你的内心深处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比不上别人”;

“我其实一无是处”;

“我不好,不受人喜欢,不值得被爱”。

其实,自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它出现在:不自觉地与他人作比较的时候、被重要的人指责的时候、期待自己能做得很好最终却失败了的时候。

自卑并不是什么不可忍受的事,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尽如人意,因此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自卑而脆弱的时刻。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勇气,去改善环境从而改善现状,自卑就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但假如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的处境已经无法改善,那么就会回避困难和障碍,把精力都放在获得一种不切实际的优越感,来掩饰自卑。这样就只会使自卑感越来越严重,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陷入更深地自我欺骗中。

如何直面“自卑”,看到真实的自我?如何让自卑成为前进动力而不是身陷其中的淤泥?来看看这篇文章。

一、“自卑患者”内心自我拉扯的过程中常常会想什么?

害怕

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因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被人嫌弃,害怕被抛弃。所以在面对学习时,会想着“还是不要努力了吧,万一努力了也不行呢”。面对感情时,则会“宁愿在心里猜一万遍,也不愿开口问一句”。

羞愧

对待别人的夸奖,会觉得这只是出于善意和礼貌,从而羞于接受。总是生活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厌恶中,从根本上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好,也就不配拥有那些好的东西或者好的关系。

习惯性的自我否定

习惯性地否定自己,遇见糟心的事情,第一时间就会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毫无竞争力,什么技能都拿不出手,甚至一无是处。但又很容易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觉得周围的人都比自己强,于是时时感到压力和无助。

二、“自卑情结”从何而来?

家庭的忽视,导致“我不能相信任何人”

一个人在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视,会长期损害我们的自尊、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乔尼丝·韦布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指出:遭受情感忽视的人通常不会认为父母有问题,他们更多地认为自己有问题。于是他们会感受到焦虑和恐惧,在各种关系中感到莫名的委屈和愤怒,会变得越来越远离情感,越来越难以相信任何人……

亲近之人的打击和羞辱,导致“我不好,我不值得被喜欢”

那些被亲近之人打击和羞辱过的孩子,会感觉自己遭到了世界的排斥和嘲弄,感到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在遇到困难和阻碍时,会低估自己能够获得的帮助和善意,所以更容易回避。

青春期的危机,导致“我没有能力独立应对一切”

青春期的孩子多半渴望展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平等。但他们对成年生活依旧准备不足,在面对职业、友谊、爱情和婚姻时会惊慌失措,对以后是否能应付这一切没有任何信心。

在这种危机之下,如果父母不是支持和鼓励他们去自由地探索、独立地成长,而是一味地命令、劝诫、批评或者溺爱他们,就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认为“我没有权利获得独立;没有人需要我;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太可怕了,我没有能力去应对”。

三、“自卑患者”如何自我救赎?

与“自卑”和平共处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位外星访客来到我们的星球,他一定有这样的感慨:这些人类,建立起了他们的团体和制度,竭尽全力保障他们的安全,修起屋顶来避雨,做了衣服来保暖,铺好街道路面来让行走更方便——显然,他们觉得自己是地球上最弱小的生物。”

所以,自卑并不是什么可怕和令人羞耻的事,它的出现只是因为我们遇到问题时,觉得自己准备不足或无法应对。它的出现还给予了我们一种动力:如果我们鼓起勇气正视问题,我们就能改善自己、改善处境。

直面困境,超越自卑

自卑患者大多缺乏成长型思维,他们不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改变。久而久之,就陷入“我不行”、“就这样吧”的负面评价中,从而逃避和拖延问题。还有的人会伪装自己的自卑,寻求其他方面的优越感来抵消自己的羞耻感。其实这都是回避困难的表现,当真正的问题被无视或排除,我们就会尽量限制自己的行为,一心去避免失败,而不是去争取成功。

《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自卑并不代表失败,而是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当带给他人的价值感,大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时,就会超越自卑。

我们并不需要让自己变得一点也不自卑,而是要考虑清楚如何正确地看待职业、社会和爱情,如何正确理解现有的生活,以及如何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如果感到被自卑限制,最好的方式就是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与人合作,从而理解生活,找寻人生的意义,超越自卑。

当我们从“自卑”中看到真实的自我,勇敢地直面一切困境,就会发现,原来世界并没有抛弃我们,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爱将常伴身边。

 

本文科学性经由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