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心理医院候诊位置上,一个小女孩低着头一言不发地等候就诊。“她不愿意来,但是我就是担心这要影响以后学习怎么办。”女孩的妈妈一脸担忧。据了解,女孩每到考试就会特别害怕,不愿出门,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平时会的题目也不会做了。“她是不是有什么病”,妈妈这样猜测。
孩子到底怎么了?
自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学生开始,我们就几乎与考试分不开。考试前保持适度的焦虑和紧张感,有助于我们更积极的复习,提高考试成绩。但是如果这种焦虑超过了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就会造成困扰。越是想要记住的内容就越是记不住,心情也会莫名的慌张,甚至焦虑到难以入睡,心里总是想着万一我发挥失常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同时饮食也变得很不规律,食欲差。这便是“考前综合征”。
所谓考前综合征,就是指考前一段时间,部分考生因为紧张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异常反应。生理上的反应多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晕头痛、手心出汗、失眠多梦、注意力分散等等;心理上常常表现为:烦躁、紧张、恐惧、苦闷等等。
而这些现象其实都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1.自身心理素质不过硬,缺乏自信心。心理素质因人而异,主要与性格有关。有些学生天生乐观,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给予自己自信心,而那些天生悲观的学生总是想到各种难以应付的状况,无法给予自己信心,自我效能感很低。
2.家长影响。由于家长关心、督促的方法不当,给孩子造成压力。
3.过往考试失败经历。以前可能在某次考试中失利,而这种失败带来的阴影在心中挥之不去,总是担心考试。其实学生自己心里很清楚,胜败乃常事,可就是无法忘记过去的失败。
4.对考试后果的焦虑。在备战考试时,无法集中心思在复习功课上,而是为各种可能的失败做打算。于是越焦虑越无法安心备考,导致考试失利。
当然,这些症状是可以调整并能够避免的,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物理调整:
1.加强锻炼和休息。简单的深呼吸,适当的运动可缓解疲劳,避免精神疲劳影响到正常作息。
2.可吃些带辣或酸味的食品刺激食欲,或者多喝鲜橙汁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少食多餐。
3.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传达“考试仅代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的观念,在考前和考试期间多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
4.如出现失眠、食欲差等现象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失眠时可以抱着能睡多久就睡多久的轻松心态。
5.陌生的考场环境会影响考前的心理状态。不妨在考前挤一点时间去熟悉一下考场环境,在心理上产生认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6.户外走走。可以安排一定时间到户外走走,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多看绿色植物,缓解眼部疲劳。
心理调整:
1.正视考前出现的各种紧张心理,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谁都会怕,这说明我很认真地对待这场考试。
2.学会以自己的优势来克制自卑情绪。多关注自己的优势和能够考好的科目,鼓励自己,扬长避短。
3.坦然面对失败,端正自己的心态,人无完人,告诉自己谁都会有失败。比如给予自己一种“滚刀肉”的心态—反正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考差,一次又无所谓,那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还不如什么都不管,抓紧时间再复习复习。
总之,保持考前的三分紧张,减掉不必要的七分焦虑,才能好好享受考试之后的十分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