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小案例
小敏(化名)是市区某重点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刚进入高二的她学习成绩从高一时的不上不下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小敏看着周围原本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慢慢超过自己,心里暗暗着急,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敏感;另一方面,在压力之下,她开始不断地失眠,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慢慢地小敏一到要上学的时候就很抗拒,只要提到关于学习、成绩的话题都会让她火药味十足。
家里人对她的成绩下降总是不停推测,特别是妈妈,觉得成绩下降都怪她太过于沉迷于手机,总是抱着个手机刷个不停——“能学好才怪”这是妈妈的原话,小敏一想到这就觉得自己又生气又委屈。平时爸爸就像在家里的隐形人,而在她成绩下降后,却和妈妈一起来责备她。后来,每当小敏和父母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以后,她就觉得头疼恶心,不停地干呕,甚至一到要上学,小敏就肚子疼得打滚。但是,爸爸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拍片,医生都说她身体很健康。
最后,小敏的爸爸妈妈带着小敏看了心理医生。“这是抑郁情绪引起的躯体化症状”,医生判断小敏在压力下,处于长期的慢性应激状态,产生了抑郁情绪。而不懂得如何缓解和处理这些消极情绪的小敏,只能借身体上的不适来表达内心的痛苦。
那么面对这些不稳定的情绪,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从自己的角度去释放它、解决它呢?
科学研究发现,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青春期是各种情绪障碍发生率陡然上升的时期。青春期的孩子们还没有发展出足够成熟的心智就要面对中学的学习压力骤增和人际关系复杂化,他们的情绪更容易因外界的影响而易怒易感,各类情绪障碍发生率也明显偏高。
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各类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妨碍着她们的正常学习、发展与社会适应。同时,青春期的情绪发展对个人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关注且呵护孩子的情绪,而青少年自身也可以尽力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情绪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适当地处理、疏解负面情绪。
一、认识情绪
情绪是生理本能,是身体对外界的自然反应,它携带着身体的需求来与我们的思想进行交流,比如紧张时,我们易感到肠胃不适。
然而,很多人却没有识别情绪需求的能力,遇到消极情绪,人们总是一味地想要无视它,试图消灭它,但是情绪是消灭不了的,它就像一个使命必达的信使,只要信息没有被接收到,它就不会离开。
二、适当改变
根据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A代表事件,B代表信念,C是结果(行为)。结果C受B的影响,B的想法合理与否,影响结果C。如果是合理的,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如果是不合理的,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不合理信念易导致糟糕的情绪体验,适当改变能让心情放晴。比如,小X脸上有很多青春痘,他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他将这一切都归因于痘痘,于是整天闷闷不乐。但是如果跳出这个不合理信念陷阱,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受欢迎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学习好、为人幽默等。而我们明白这些条件都是可以由积极的行动创造的,就不会再陷入情绪陷阱之中了。
三、合理表达
很多人陷入不愉快情绪后经常会用不合理的方式进行发泄,比如用摔打来表达愤怒,用喊叫发泄不满。事实上,这些破坏性举动并不能疏解情绪,反而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
寻找一个合理的表达情绪的方式要比这些破坏性的举动更加能够解决问题,比如,准确向人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周围朋友倾诉或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
学会寻求帮助是我们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最快速也是最高效的解决方式。
在学校里,心理老师是学生们情绪上最坚强的后盾,当我们遇到不能解决的情绪问题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寻求专业帮助。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选择向朋友倾诉和求助。同时,如果我们收到了来自朋友的倾诉,而作为同龄人的我们无力解决时,也不要硬撑,应该帮助朋友去向专业人员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