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流行性出血热之流行病学与预防
发布时间:2023-02-28 来源:《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2021版

流行病学

HFRS的传染源是汉坦病毒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鼠类啮齿动物。携带病毒的鼠尿、粪、唾液等污染环境,可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这是传播的主要方式;还可通过消化道、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虫媒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法定传染病月报数据及文献资料,自1950年至2020年底,中国已累计报告HFRS患者1 688 031例,其中死亡48 260例,每年病死率波动于0.60%~13.97%,总病死率达2.86%。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HFRS发病。HFRS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

近20年来,我国HFRS的总体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部分地区疫情呈反复波动态势。流行区的隐性感染率可达3.5%~33.0%,与当地流行强度有关。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约为3∶1,职业以农民占多数,在田间劳作、清理杂草秸秆和野外活动时容易感染。实验室研究人员也有感染病例。

近年来,HFRS的发病率在年龄<15岁和年龄>60岁的人群中有增加趋势。

汉坦病毒感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汉坦病毒抗体,可获得持久免疫。尽管HFRS患者的IgG抗体水平每10年衰降25%,但30年后仍在疫苗接种人群2倍以上的高位水平,衰降幅度不足以影响人体对汉坦病毒的免疫保护。

预防

近年来,我国部分监测点鼠密度/鼠带病毒率还较高,HFRS暴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科学防鼠、灭鼠可降低疫情暴发的风险。在疫区野外活动及进行实验研究时,应加强个人防护。

20世纪90年代起,包含汉滩型和汉城型汉坦病毒的双价灭活疫苗在我国开始被应用于临床。

接种对象为流行区16~60岁人群。

接种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2剂次(第0、14天),在1年后加强1剂。

HFRS双价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基础免疫2剂后即可获得很高的中和抗体(姬鼠型为100%,家鼠型为84.21%)和荧光抗体(94.74%)阳转率。

完成基础免疫后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但接种5年后抗体水平下降明显,接种5~10年下降40%,10~20年下降60%以上。

按程序接种HFRS疫苗7~8年后保护率下降到90%以下,因此每7~8年有必要再加强1次。接种疫苗是预防HFRS的有效措施,提高疫区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可有效控制HFRS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