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健康新食尚,全家动起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
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2025年9月1日是第19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今年的主题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旨在进一步推进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主题,以体重管理为突破口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今年,让我们聚焦家庭体重管理,一起打造健康家庭,共享美好生活!

 

一、体重管理,为何需要全家参与?

饮食环境共同营造:家庭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每个成员的体重健康,共同改变,效果更持久。

运动氛围互相影响:家人的运动习惯会相互带动,形成积极的家庭运动文化。

互相监督效果长久: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提醒,增加体重管理的依从性和可持续性。

 

二、家庭体重管理"四步法"

第一步:合理膳食,智慧选择

1、食材采购有讲究:

选购食材时注意食材的多样性,三餐合理搭配,可适当增加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食物的购入,少购买高糖、高脂、高盐食品。

选择新鲜食材,少吃加工食品,关注食品营养标签。适量储备食材,避免过量或浪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食物,建议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数如下:

2、烹饪方式要健康:

多采用蒸、煮、凉拌等低油方式,减少煎、炸等高油烹饪。

清淡饮食,少盐、少油、少糖,可使用限量油壶、盐勺控制用量。

少用或不用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可适当使用天然调味料。

不同人群食盐、烹调油、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和酒精的控制摄入量(单位:g/d)可参考下图:

3、餐桌文化共营造:

一日三餐,合理分配,定时定量,不漏餐。

饮食适量,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尽量在家吃饭。

每日少量多次、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饮料不能代替白水。

第二步:科学运动,全家参与

1、因人而异:

运动开始前应评估家庭成员的身体情况,综合考虑年龄、体质、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设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目标与计划。

运动项目可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健身目的进行选择,不同健身目的推荐的体育活动方式如下图:

运动强度可参考《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中建议的不同人群活动指南:

注意:孕妇或者身体情况特殊者(如心脏病、慢性病、关节问题等),应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运动。

2、循序渐进: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增加导致身体损伤。体育健身活动强度划分及检测指标如下图:

3、全面均衡:

结合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等多种运动形式,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不同体育活动方式的健身效果见下图:

运动前要进行准备活动热身,运动之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全民健身指南》推荐的一次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及安排如下图,基本活动时长可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

4、持之以恒:

可设定家庭运动目标,制定“运动日历”, 固定运动时间,让运动成为家庭惯例。

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如晚饭后一起散步,或周末安排家庭骑行、爬山等户外活动,举办家庭跳绳比赛、健康操大比拼、亲子瑜伽体验等,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

将运动融入家庭生活,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长期坚持,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步:监测记录,科学评估

1、固定时间测量体重:可选择在晨起空腹、排空膀胱和肠道后测量体重,此时的体重受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小,测量结果相对更稳定和准确。

2、监测身体质量指数(BMI值)和腰围,关注健康指标,了解中国成人(18 岁及以上)体重判定标准、识别中心性肥胖。

3、记录长期趋势,不纠结短期波动。儿童青少年要关注生长曲线,避免过度增重,成年人要注意维持健康体重和腰围,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

4、家庭应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养成定期称体重、测腰围等行为习惯,加强相互提示,充分发挥健康体重的家庭管理优势,降低家庭聚集性肥胖风险。

第四步:规律作息,充足睡眠

1、建立规律作息:规律作息时间,不熬夜。建议 6~12 岁儿童每日睡眠时间 9~12 小时;13~17 岁青少年每日保持 8~10 小时睡眠;老年人建议每日保持 7 小时睡眠,午睡时长控制在 1 小时以内。维持规律的睡眠和觉醒作息时间。

2、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确保充足高质量睡眠。晚餐不宜过饱,睡前可适当做一些轻缓活动助眠,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产品,创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

 

全家共同参与体重管理,一起制定目标、互相鼓励和支持,不仅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从现在开始,全家一起动起来!

 

资料来源: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通知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3.《全民健身指南》(国家体育总局)

4.《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5.《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6.《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