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7 月来临,全国多地进入高温酷暑与强降雨交织的季节,病原体活跃、人员流动增加,多重健康风险叠加。硚口疾控结合当前疾病动态与季节特点,特别提醒公众重点关注以下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守护全家健康。
一、重点传染病防控
(一)登革热:警惕蚊媒传播 “隐形杀手”
南方省份已进入登革热高发期,伊蚊密度显著上升,叠加暑期旅游出行,输入性风险加剧。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为高热、头痛、眼眶痛、皮疹,严重时可引发休克。
防控要点:
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接水盒等积水容器,疏通下水道,每周至少 2 次。
强化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物,使用驱蚊液;夜间睡眠可搭配蚊帐或电蚊香液。
及时就医:从东南亚、南美等流行区返国后 2 周内出现发热,需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避免延误治疗。
(二)手足口病:守护儿童健康防线
肠道病毒感染连续 8 周上升,手足口病进入全年第二个高峰,5 岁以下儿童是主要感染群体,家庭内传播现象突出。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防护建议:
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疱疹患儿立即隔离 14 天,玩具、餐具每日消毒。
及时接种 EV-A71 疫苗(6 月龄 - 71 月龄),完成全程接种可降低 90% 重症风险。
避免儿童接触患病者,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三)新冠病毒 XDV 变异株:关注重症风险
全国新冠疫情处于 2025 年首个阶段性高位,XDV 变异株免疫逃逸能力增强,南方省份阳性率较高。65 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
应对策略:
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疫苗,优先选择含 XBB 变异株成分的疫苗。
出现发热、刀片嗓、剧烈咳嗽等症状,需佩戴 N95 口罩就医,65 岁以上患者建议 48 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
室内定期通风,人群密集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减少聚餐聚会。
二、夏季高发疾病预防
(一)高温中暑:科学应对 “桑拿天”
7 月全国多地将出现 35℃以上高温,老年人、户外劳动者、儿童需重点防范。重症中暑(热射病)可致器官衰竭,死亡率高达 30%-50%。
防暑指南:
避免正午时段(10:00-16:00)户外活动,如需作业需配备遮阳帽、冰感围巾等防护装备。
每日饮水 2000-2500ml,分 8-10 次饮用,可加入少量盐或钾片补充电解质。
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体温超过 39℃需立即就医。
(二)肠道传染病:把好 “病从口入” 关
高温潮湿环境加速食物腐败,诺如病毒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风险显著上升。诺如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后 12-48 小时内出现剧烈呕吐、腹泻。
预防措施:
食物彻底煮熟煮透,剩菜冷藏不超过 24 小时,再次食用前需加热至滚烫。
外出就餐选择卫生合格餐厅,避免食用凉拌菜、生腌海鲜等高危食品。
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接触宠物后及时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三)虫媒传染病:防范乙脑与炭疽
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三带喙库蚊传播,猪是主要传染源。儿童需在 8 月龄、2 周岁接种乙脑疫苗,农村地区需重点灭蚊。
炭疽:从事牛羊养殖、屠宰的职业人群需加强防护,避免接触病畜,牛羊肉需煮熟煮透。
三、暑期特殊场景健康防护
(一)洪涝灾害:灾后防疫刻不容缓
7 月主汛期来临,预计辽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等地区可能出现较重汛情。洪涝后需重点防范:
饮水安全:饮用开水或瓶装水,井水需用漂白粉消毒,浑浊水先沉淀再消毒。
食品卫生:不吃被洪水浸泡的食物,病死禽畜需深埋或焚烧,生熟分开处理。
环境消杀:房屋清理后用含氯消毒剂喷洒,灭鼠灭蚊防止传染病传播。
(二)暑期旅行:关注输入性风险
境外游:前往登革热、猴痘流行区需做好防蚊,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归国后主动健康申报,出现发热、皮疹及时就医。
国内游:山区需警惕蜱虫叮咬,海边避免私自下海游泳,儿童游泳需成人全程陪同。
(三)户外作业:保障劳动者健康
外卖员、建筑工人等露天作业者需合理安排工时,高温时段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工间休息选择阴凉处,配备含盐饮料。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立即停止作业。
四、其他健康提示
(一)防溺水:筑牢暑期安全底线
夏季溺水事故频发,儿童需牢记 “六不一会”(不私自下水、不擅自施救等),家长需加强监护,避免前往无安全设施水域。
(二)食品安全:远离 “夏日毒源”
海鲜现买现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及不明植物。
外卖食品需在 2 小时内食用,冷藏后再次加热需彻底。
(三)过敏与心理健康:关注 “情绪中暑”
7 月 8 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过敏体质者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高温易引发焦虑、失眠,可通过冥想、适度运动调节情绪,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需寻求专业帮助。
五、疾控中心温馨提醒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皮疹、剧烈头痛等症状切勿拖延,尤其是儿童、老人及基础疾病患者,需尽快就诊并告知流行病学史。
主动监测:托幼机构、学校需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聚集性病例及时报告。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关注官方健康提示,不信谣不传谣。
科学防护,共筑健康防线!让我们携手行动,平安度过炎炎夏日!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