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一期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科普,这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
子宫内膜息肉的全部患病率为7.8-34.9%
不孕症患病率为6%-32%;
绝经期前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患病率有10-40%。
01 常见的病因为:
激素失衡: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内膜过度增生。
慢性炎症:长期子宫内膜炎可能诱发息肉形成。
年龄: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风险较高。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他莫昔芬(乳腺癌治疗药物)可能增加风险。
其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异常也可能相关。
02 常见症状
月经异常: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经间期出血(非月经期少量出血)。
不孕:息肉可能阻碍受精卵着床或干扰胚胎发育。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超声检查)。
03 如何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镜下所见
经阴道超声:首选检查,可发现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但可能与黏膜下肌瘤混淆。
宫腔镜检查: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息肉形态并同时进行切除和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确诊依据,排除恶变(恶变率较低,约0.5-3%)。
04 如何治疗观察等待
无症状的小息肉(<1cm)可能自行消退,可定期复查。
药物治疗:
孕激素或口服避孕药:调节激素,抑制息肉生长。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减少复发。
孕激素治疗
手术治疗:
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微创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恢复快。
刮宫术:准确性较低,可能遗漏息肉根部,复发率高
05 如何预防?
控制体重、血压和血糖,减少代谢异常风险。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需遵医嘱)。
定期妇科检查,尤其是有异常出血症状时。
总结:子宫内膜息肉多数为良性,但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或生育功能。通过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关键是根据症状和医生建议选择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汉阳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