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谈“艾”色变?—大可不必
发布时间:2025-04-07 来源: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

谈到艾滋病,人们可能会容易与性联系在一起,认为得艾滋病的患者大都私生活混乱,但其实艾滋病的传播有多种途径,绝不只是性传播。也正因为这种偏见,导致感染HIV的高风险者和艾滋病患者讳疾忌医。今天,就来聊聊艾滋病的那些事。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HIV病毒引起的疾病,HIV-1为我国主要流行株。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得身体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的侵袭。

艾滋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HIV从感染到发病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主要根据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可分三个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IDS期。

急性期:一般为HIV感染后的6个月内,临床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

无症状期:经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通常可持续4到8年,无明显临床症状。

AIDS期:通常为HIV感染的终末阶段,临床症状通常以HIV相关症状及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主。

艾滋病如何传播?

血液传播: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或接受未经筛查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

性接触传播:包括异性、同性、肛交等高风险性行为。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在妊娠、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艾滋病如何预防?

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高危行为,具体措施包括:

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

使用无菌注射器: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或其他可能接触血液的器械。

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避免传播给性伴侣或通过母婴传播给婴儿。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确保输血和使用的血液制品来自经过严格筛查的来源。

对于感染HIV高风险者,可提供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

总的来说,与艾滋病患者的普通接触(如握手、拥抱、进餐等)并无影响, 但暴露于HIV的高危行为(如被艾滋病患者的针头刺伤、发生性行为等),应尽快咨询医生,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预防。

可能已经暴露于艾滋病病毒怎么办?

1.寻求医疗帮助:尽快前往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2.抗体检测:在高危行为后的4周内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HIV检测有一个窗口期,即从感染HIV到形成HIV抗体能被检测出来的过程,一般为1周到3个月不等,故窗口期感染者抗体检测也可呈阴性反应。因此,建议在最后一次高危行为后的3个月再次进行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服用阻断药:如果有感染HIV的风险,建议在窗口期内服用阻断药。阻断药一般在24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72小时内服药仍有希望阻断成功。但超过72小时,病毒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此时服药相当于早期治疗,但仍可减少传染性。

4.清洗生殖器:在高危性行为后,应立即用清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生殖器和周围区域,确保彻底清洁,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5.禁止性行为:如果有感染高风险,需要避免再次进行性行为,以免加大感染风险或造成性疾病传播。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公开报道的艾滋病“治愈者”仅是个例,但抗病毒治疗可使感染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因此,提前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持续监控对艾滋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科学性由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