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健康科普资源库所有资源仅用于公益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资源库
蚊子包可不只是痒!警惕登革热来袭
发布时间:2025-08-05 来源:武汉市疾控中心

“嗡嗡嗡……”,最近雨水多、气温高,正是蚊子最活跃的时候。别小看一只蚊子,除了送你几个又红又痒的“红包”,它还可能传播登革热等疾病!每年的5月到11月是我国登革热的高发季,部分南方城市已经出现了本地传播病例,大家要提高警惕哦。

登革热是啥?会“人传人”吗?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斑蚊”。当蚊子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经过大约8—12天的繁殖后,蚊子便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会人传人吗? 放心,不会!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疾病。传播链是:患者/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人和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

我国也有登革热吗?有啥特点?

全球“通病”: 登革热是全球传播最广的虫媒病,在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常年流行。拉丁美洲、西太平洋、东南亚、东地中海等地区,登革热传播可常年发生。

我国情况: 我国虽然还没形成稳定的本地传播源头,但几乎年年都有从国外带进来的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如缅甸、柬埔寨、印尼、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等省份多次发生过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夏秋季是高发期。

武汉注意: 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在武汉很常见,一旦有输入病例,就存在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

 

登革热严重吗?有啥典型症状?

多数人较轻: 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通常预后良好。

少数人很危险: 少数患者会发展成重症登革热,可能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热的症状,记住:

 

“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发高烧: 突然起病,高烧是第一个信号,24小时内体温可达39℃以上,可伴畏寒。

 三处痛: 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痛。

 三处红: 脸、脖子、胸口发红(主要是发烧和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

 起疹子:颜面四肢可见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怀疑中招了?怎么办?

初期像流感: 登革热刚发作时,症状跟流感很像,容易混淆。

关键线索: 如果你过去2周内:

去过登革热流行的热带或亚热带国家地区;

或者你生活、活动的地方(社区、街道甚至城市)有登革热发生。

并且突然发高烧(可能39℃以上),同时伴有上面提到的“三痛三红+皮疹”症状。

立即行动:

赶紧就医,尽快去正规医院看病。

主动告知,一定要告诉医生你可能的登革热暴露史(去过哪里?周围有没有病例?)。

遵医嘱,按医生要求用药,别自己乱吃药。

采取防蚊隔离,阻止传播扩散。

 

预防是关键!做好这几步

目前国内还没有上市的登革热疫苗,所以预防的核心就是控制蚊媒孳生地和防止蚊虫叮咬。

一是控制蚊媒孳生地,定期清理积水,妥善处理废弃物。

在室内要定期清理花盆托盘、花瓶、水缸等容器中的积水;

在室外要清理废弃的轮胎、瓶罐、塑料袋等可能积水的废弃物。

二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蚊虫叮咬,做好个人防护。

在家中使用蚊帐、纱窗等物理屏障,使用电蚊拍、灭蚊灯、蚊香液等灭蚊工具。

三是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的地区,确需前往:

1.行前准备。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动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年流行,流行高峰为雨季及雨季后。

2.住宿选择。优先选择配备有纱窗、空调的住所,关好纱门、纱窗,夜间睡眠需使用蚊帐,配合使用蚊香等防蚊产品。

3.户外防护。外出时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出门前在衣物外表面喷洒0.5%氯菊酯长效驱蚊剂。裸露皮肤使用20%避蚊胺驱蚊液,每4小时左右补涂一次。避免在树丛、积水处逗留。

4.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离开登革热高发地区后继续健康监测14天,出现疑似症状主动就医,并告知医生14天内的旅居史。

 

本文科学性经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